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迄今累計回購超2100億,全年預計超3400億

2024-09-19 06:03

法國美粧品牌歐舒丹(00973.HK)在2024年9月12日收市后,結束了在港交所14年的交易,最終市值定格在497億港元。

歐舒丹於2010年5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是首家在港上市的法國公司。

成交萎靡是歐舒丹選擇退市的主要原因。據統計,歐舒丹今年截至退市前的總成交金額為85.3億港元,在2023年成交額為65.8億港元,而2020年公司成交更是低到僅有18.8億港元,也就説平均每日成交額為746萬港元。這對於一個總市值近500億港元的公司來講,可以説是屈辱性的低。人家丟不起這個人,準備退市到美國或歐洲消費類企業估值較高的市場上市。

近年來,港股市場上市公司通過私有化的方式退市數量明顯增加。自2016~2024上半年,這短短的8年半時間,港股市場私有化退市的上市公司數目為70家。

雖然每一例私有化的具體原因都各有不同,但大體上無非兩個原因:①估值過低,無法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阻礙進一步融資潛力;②成交量過低,無法提供有效的流動性,使得公開交易的意義不復存在。除此之外還有被大資本以更高的價格要約等,但總體上,前兩條佔主要因素。

港股市場現在流動性枯竭,有三分之一的成交量來自港股通,而這些外資上市公司因為沒有納入港股通,導致內資無法買入,因此成交額普遍偏低。

恆生外國公司綜合指數的11支成分股中,只有新秀麗的成交額還過得去,這和新秀麗是港股通標的有很大關係,就這新秀麗也傳出要私有化的消息。

其實不僅僅是港股,新加坡股市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新加坡交易所去年僅有7宗IPO。今年上半年,新加坡交易所的IPO數量更是僅有1家。

 

2023年全年,新加坡交易所超過20家上市公司退市,導致新加坡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總數由2022年底的651家,到2023年底減少至632家。

現在新加坡股市既不能吸引南亞及東南亞的公司上市,即使本地公司也跑到估值更高流動性更好的美股上市。

 

港股好歹還有內地的支持,不至於太落魄,但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外資出於避險考慮流出港股市場已經對港股估值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所以港交所一直在積極推動降低港股通門檻,吸引更多內地韭菜進場補充流動性,這事以后説不定能成,但眼下A股都已經自身難保,韭菜都不夠用了,那還有余力支援港股,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美聯儲降息后外資迴流,改善港股流動性。

 

此外港股上市公司自己也在加大回購自救,2024年年初至今,港股市場已經有237家公司進行了回購,合計回購金額2012億港元,同比增長172%。回購家數、規模均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僅騰訊回購金額就高達824億。

 

與此同時,有着5300多家上市公司,總市值是港股2倍多的A股今年1月至8月約1900家上市公司累計回購1300億人民幣,還沒港股回購的多。

 

這也是今年港股市場整體走勢強於A股的主要原因之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