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VC/PE押注眼科創新葯,投出20億

2024-09-19 17:16

作為一個具有高成長性、高壁壘的雙高賽道,眼科行業一直以來被譽為資本市場的「黃金賽道」。

近年來,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生活方式變化、電子產品的普及等,眼部疾病的發病率及用藥需求均在不斷提升,帶來的是眼科藥物市場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眼科疾病高度細分、專業性較強,很多眼病的病理機制不夠明確,也導致眼科用藥技術壁壘高,新葯研發難度較大。

眼科藥物技術的迭代與發展對於全民眼健康的整體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新型眼科藥物的研發致力於更長效的治療效果,替代療效欠佳的傳統藥物,併爲缺乏藥物治療的眼疾帶來創新治療手段。

然而在我國,由於對許多眼科疾病發病機制的認知相對滯后,加上患者對眼科疾病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有限,我國眼科藥物市場起步較晚,目前以仿製藥和license-in為主,自主研發的創新葯不多。通過仿製和License-in能夠迅速縮短藥物的研發周期,快速將藥物推向市場,並降低藥物研發的風險。但這也是造成市場藥物同質化問題的根源。

可以説,眼科創新葯的自主研發是一條更難走的路。基於此,我們對眼科創新葯物進行盤點。隨着創新葯適應症的不斷拓展,未來眼科藥物市場還將進一步放量,在確定的市場需求之下,誰將率先搶佔市場先機?

12款新葯獲批,融資超20億,眼科創新葯正在狂奔

當前,全球眼科市場整體呈現出穩定增長、集中度較高的特點。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眼科創新葯市場規模在2023年估計達到了37.82億美元,並預計從2024年到2030年將以8.3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30年將達到66.06億美元。

2023年,FDA 發佈了2項相關指南,用以指導產業在眼科藥物開發過程中的藥品質量/CMC和臨牀研究工作。指南的發佈也帶來了眼科藥物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其中,2023年10月,FDA爲了更好地指導眼科藥物開發,發佈了《局部眼科用藥質量考量要點》的指南草案。指南重點討論了用於眼內和眼周局部給藥的眼科藥品(即溶液、混懸液、乳劑、凝膠、軟膏和乳膏)的質量注意事項;2023年2月,FDA 發佈了《新生血管性老年黃斑變性:開發治療藥物》,旨在向申辦方提供有關資格標準、試驗設計的考慮因素和療效終點的建議,以提高治療nAMD的藥物臨牀試驗的數據質量和藥物開發項目的效率。

2023年,FDA批准了12款新型眼科藥物上市,藥物類型包含抗VEGF藥物、雙抗藥物、補體藥物、小分子藥物等,適應症涉及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AMD)、由AMD引發的地圖樣萎縮(GA)、乾眼症、老花眼、散瞳等。

2023年,FDA批准了12款新型眼科藥物 2023年,FDA批准了12款新型眼科藥物

在國內,眼科創新葯也一直是資本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國目前有4億患者飽受各類眼部疾病困擾,而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眼科疾病負擔將會越發凸顯,市場空間增長潛力大。

2023年1月至今,國內眼科創新葯融資事件(不完全統計) 2023年1月至今,國內眼科創新葯融資事件(不完全統計)

據不完全統計,從2023年至今(數據統計至2024年8月30日),我國眼科創新葯領域共有21家企業發生了24起融資事件,總融資金額超過20億人民幣。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儘管投融資大環境不算樂觀,仍有不少眼科創新葯企業順利融到資金,為公司推動管線研發和未來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抗VEGF、基因療法、補體藥物……眼科藥物機制創新不斷

當前,眼科創新葯物市場正迎來快速增長,特別是在幾個關鍵疾病領域。

其中,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由於其與老齡化人口的直接關聯,已成為增長潛力*的領域之一。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因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增加亦成為重要的治療領域。青光眼作為全球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治療市場隨着患病率的上升而擴大。乾眼症(DED)的發病率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不斷上升,由於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導致的眼睛乾澀問題日益普遍,對治療藥物的需求持續增長。近視控制藥物的需求也在上升,尤其是在東亞地區,近視患者數量龐大。

此外,眼部炎症和感染的治療市場同樣受到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變化的推動,發病率的增加帶來了對新治療方法的需求。

基於眼科疾病細分種類多且複雜,眼科領域的創新葯物研究致力於通過多種作用機制實現創新,以期為患者提供更有效和耐受性更好的治療方案。

其中,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在治療新生血管性眼病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抑制異常血管的生長來改善視力;補體C5蛋白抑制劑如Lzervay通過降低補體系統的活性,為地圖樣萎縮(GA)等眼底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雙特異性抗體,如法瑞西單抗,通過同時作用於VEGF和Ang-2兩條通路,為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帶來了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等等。

在遺傳性眼科疾病的治療上,基因治療技術正展現出巨大潛力,通過替換或修復缺陷基因來治療如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和色素性視網膜炎等疾病。

低濃度阿托品則被證實能有效延緩近視的進展,為控制近視提供了新的策略。同時,針對開角型青光眼的治療,新葯如VVN539通過雙靶點機制降低眼壓,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 抗VEGF藥物:四款產品在國內上市,已上市產品收益頗豐

常見的新生血管性眼病主要有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et-AMD)、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糖尿病黃斑水腫(DME)和視網膜靜脈阻塞(RVO)。由於抗VEGF藥物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並促進已有的新生血管消退,已成為治療眼底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

抗VEGF藥物在眼科治療領域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它們通過多種機制發揮作用,以治療各種眼底疾病。首先,這些藥物能夠抑制VEGF的活性,從而阻止病理性血管的生成,這是治療濕性AMD和DME等眼病的關鍵。其次,通過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少血漿蛋白和液體從血管中滲漏到視網膜,有效減輕黃斑水腫。此外,抗VEGF藥物還能促進已有異常血管的消退,進一步改善視網膜的病理狀態。

在提高視力方面,抗VEGF藥物通過上述作用機制,有助於延緩疾病進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提高視力。隨着研究的深入,新一代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能夠同時靶向VEGF-A和Ang-2,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效果。同時,口服抗VEGF藥物的研發也在進行中,這將極大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儘管抗VEGF藥物在臨牀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戰,如注射頻率高、潛在的全身副作用和藥物不應答等問題。爲了克服這些限制,科學家們正在不斷探索新的藥物形式和給藥方式,旨在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目前,全球已有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和布西珠單抗、法瑞西單抗5款眼用抗VEGF藥物獲批上市。其中,雷珠單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和法瑞西單抗四款藥物已經在中國獲批上市。

國內獲批的抗VEGF藥物  國內獲批的抗VEGF藥物 

羅氏與諾華聯合開發的雷珠單抗最早獲批,於2006年獲FDA批准上市,是*抗VEGF眼用生物藥,其顯著的療效也使得抗VEGF藥物在眼科治療領域聲名鵲起。2011年,該產品登陸中國市場。憑藉先發優勢,雷珠單抗銷量一路攀升,2014年達到峰值,超過43億美元。

阿柏西普是由再生元與拜耳共同研發的全球*完全人源化的融合蛋白。雖然比雷珠單抗晚上市約5年,但阿柏西普*的療法及親民的價格,短時間內就奠定了其全球AMD領域的*優勢地位。阿柏西普上市*年銷售額就達到了8.38億美元;2022年,阿柏西普銷售額為96.47億美元,是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抗VEGF眼科藥物。

康柏西普是中國企業康弘藥業自主研發的一款抗VEGF受體與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組的融合蛋白,作為國內*國產VEGF單抗,打破了高價進口藥對中國眼科市場的壟斷,成為當時中國創新葯的標誌性產品之一。

與雷珠單抗不同,康柏西普的活性蛋白是新一代抗VEGF融合蛋白,結構上為100%人源化,能有效地結合VEGF-A、VEGF-B、PIGF等多個病理性新生血管相關的靶點,具有更佳的治療效果、更少的注射次數以及更好的藥物依從性。自2013年在國內獲批以來,康柏西普憑藉先發和性價比優勢迅速實現銷售額上漲。2023年,康柏西普實現營收19.36億元,同比增長41.73%,佔總營收的比例高達48.93%。

布羅魯珠單抗是諾華研發的一款人源化單鏈抗體片段(scFv),分子量為26kDa,具有體積小、組織滲透性強、對VEGF-A異構體有強大抑制作用及高度親和力。該產品是*可以間隔3個月給藥的抗VEGF藥物,於2019年10月獲FDA批准上市。據EvaluatePharma預測,該產品到2024年全球銷售額有望達到13.2億美元。

羅氏的法瑞西單抗是*針對眼科疾病獲批的雙抗,不僅靶向VEGF-A,還同時靶向Ang-2。這種雙通路的作用機制使得法瑞西單抗在治療眼底疾病時,除了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還能增強血管穩定性,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在國內,巨大的市場空間也使得國內企業紛紛瞄準這一潛力領域。國內藥企中,齊魯是細分領域的重要佈局者。2022年4月,齊魯製藥提交了阿柏西普生物類似藥QL1207的上市申請;2023年1月,齊魯製藥提交的雷珠單抗生物類似藥QL1205的上市申請獲受理。

除此之外,在阿柏西普生物類似藥中,博安生物的LY09004、邁威生物的9MW0813也進入臨牀3期。一旦批准上市,國內眼科抗VEGF生物藥領域將進入創新葯和仿製藥混戰的局面,市場競爭將逐步加劇。

在抗VEGF創新葯賽道上,目前國內還是一片藍海,藥品研發速度以及創新性和差異化,必將成為未來脫穎而出的關鍵。

● 基因療法:眼科AVV基因療法黃金賽道,國內超20家企業佈局

基因療法是眼科疾病的理想候選對象,在眼科治療中展現出巨大優勢。一方面,眼睛是免疫特權空間,血-眼屏障使得眼睛與免疫系統相對獨立,基因療法可以減少治療引起的免疫反應風險。另一方面,由於許多眼部疾病是由於單個或多個基因的缺陷造成的,很多遺傳性眼科疾病的突變已經被精準識別,為基因療法開發提供了眾多的靶點選擇。基因療法旨在通過一次性治療實現長期效果,減輕患者長期用藥的負擔。

優勢之外,基因療法在眼科治療中也面臨挑戰,包括基因遞送效率、長期安全性、製造成本、監管和倫理問題等等。未來隨着科學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挑戰有望被逐步克服,從而使得基因療法在未來眼科治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共有137款基因治療藥物處於研發階段,大多數處於臨牀開發階段的基因療法都集中在最常見的遺傳性眼科疾病上,如色素性視網膜炎、脈絡膜血癥、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先天性黑蒙(LCA)、色盲和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S)等。

2017年12月,全球*眼科基因療法Luxturna在美國獲批上市,掀起了眼科基因療法的熱潮。相對其他器官而言,眼睛體積較小,只需要低劑量的藥物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而且具有免疫豁免、系統風險低等優勢,成為各方藥企率先佈局的一大領域。

目前國內聚焦眼科AVV基因療法,已有超20家企業在佈局,其中不少在研新葯已經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將為遺傳性眼病的治療帶來新希望。包括紐福斯生物、朗信生物、嘉因生物、天澤雲泰、康弘藥業、中因科技、輝大基因、安龍生物、金唯科、本導基因、九天生物、方拓生物、鼎新基因、凌意生物、極目生物、星眸生物、目鏡生物、紐倫捷生物、領諾醫藥、埃微路新、南京貝思奧、瑞風生物、因諾惟康等眾多創新葯企積極佈局,其中不少在研藥物已經進入臨牀試驗。

紐福斯生物是國內在眼科基因療法領域走在前列的企業,其核心管線NFS-01旨在治療ND4突變引起的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2022年1月,NFS-01通過FDA IND申請,是*獲得FDA臨牀試驗許可的國產眼科基因治療藥物。目前紐福斯生物已經建立了13條管線,涵蓋遺傳性視神經病變、視神經損傷疾病、遺傳性視神經萎縮、血管性視網膜病變等四大領域。

● 補體藥物:乾性AMD治療的中堅力量,能否開啟下一波熱潮?

近兩年,補體藥物臨牀開發不斷取得積極進展,一些罕見病患者已經充分從中受益。在罕見病之外,補體藥物在眼科等常見病的開發應用逐漸活躍起來。

在眼科創新葯物研發中,補體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涉及調節補體系統的活性,以減輕補體介導的炎症反應和病理過程。補體系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參與了多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包括眼科疾病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在AMD的發病機制中,補體系統的異常活化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通過形成膜攻擊複合物(MAC)導致細胞損傷,以及通過促進炎症反應來加劇疾病的進展。

補體藥物通過靶向補體系統的特定成分,如C3、C5或補體調節蛋白,來抑制補體系統的過度激活。例如,IBI302(Efdamrofusp Alfa)是一種抗VEGF-補體雙靶點藥物,它能夠同時抑制VEGF介導的信號通路和減輕補體活化介導的炎症反應。IBI302的N端能夠與VEGF家族結合,阻斷VEGF介導的信號通路,從而抑制血管新生,改善血管滲透性,減少血管滲漏;C端能夠通過特異性結合C3b和C4b,抑制補體經典途徑和旁路途經的激活。這種雙靶點作用機制旨在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效果,改善視力,減少視網膜水腫,並可能對黃斑萎縮及纖維化有潛在的改善作用。

此外,補體藥物的研發還包括其他策略,如使用補體因子H的生物大分子藥物GEM103,它通過恢復AMD患者眼內適當的替代途徑調節來發揮作用。還有針對補體因子C5的生物大分子藥物Avacincaptad pegol (ACP),它是一種補體C5的強效特異性抑制劑,能夠抑制C5的切割,進而減緩AMD的進展。      

目前,眼科創新葯物研發中,已有一些補體藥物上市,包括依庫珠單抗(Eculizumab)、可伐利單抗(Ravulizumab)、阿柏西普(Aflibercept)、Avacincaptad Pegol (ACP)、IBI302 (Efdamrofusp Alfa)等。這些藥物的上市為眼科疾病治療帶來了新的選擇,尤其是在補體系統介導的疾病中顯示出了顯著的療效。

目前,抗VEGF藥物仍是wAMD等在內眼底新生血管病治療的主旋律,實現了大多數眼底新生血管病患的視力改善,使原來幾乎不能治療的眼底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療。

相比之下,佔到AMD80%以上的乾性AMD市場仍處於空白,目前尚無任何有效治療和預防藥物。補體藥物作為當下集中乾性AMD治療中堅力量,在通過臨牀驗證之后,等待的將是4、5倍於wAMD的巨大市場。那麼補體藥物會開啟抗VEGF藥物之后的下一個熱潮嗎?未來值得期待。

國內生物類似藥進展較快,創新葯研發仍存挑戰

近年來,國內在眼科生物類似藥方面的研發進展迅速,尤其是在抗VEGF藥物領域,國內已有幾款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比如齊魯製藥的雷珠單抗生物類似藥QL1205。此外,信達生物、科倫藥業等也在積極佈局眼科用藥領域,有多款1類新葯和首仿藥在研。

儘管在生物類似藥方面取得進展,但國內在眼科創新葯研發方面與美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眼科新葯研發格局也截然不同。

據此前動脈網調研,美國眼科藥物市場起步早,經過一系列併購整合,美國的眼科藥物研發企業聚焦且頭部化,不論是小分子、大分子還是基因藥物,基本集中在諾華、羅氏、博士倫等大企業中。

中國則不同,近年來隨着資本介入、優秀科學家回國創業,中國眼科新葯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出,各項專利技術分散在各個小公司手中,每個細分賽道上都有優質的企業,如小分子賽道的鋭明新葯、維眸生物,大分子賽道有信達、康弘藥業等。換言之,中國還沒有產生真正的頭部眼科創新葯企業。

同時,由於中國眼科創新葯賽道仍處於起步階段,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挑戰。首先在資本層面,國內眼科創新葯研發費用主要來自投資機構,而國內投資機構相對更趨避風險。這導致目前在研的眼科創新葯基本都是「正風險」,以外部引進為主,缺乏自主創新,很少開發真正意義的first in class藥物。這一策略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成績,但長期來看並沒有解決基礎技術問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仍然迫在眉睫。

其次在監管審批層面,中國藥監局對眼科創新葯賽道法規還在逐漸完善中,審批溝通環節成了制約研發速度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國有成熟的眼科創新葯法規體系,而中國藥監局在濕性黃斑性病變、乾眼症等眼科創新葯審批上缺乏經驗,審批速度較慢,這對企業的研發進度和市場準入構成了挑戰。

此外,針對更為前沿的細胞基因治療等領域,因國內缺乏相關的產品,導致目前市場上的監管、審批等法律法規尚不明晰,也會給走在前端的企業帶來一定挑戰。

最后,從企業角度來説,眼科藥物賽道參與者漸多,如何找到準確的定位和擅長的方向,選擇合適的疾病領域、商業運營、研發註冊策略。此外,從公司策略來講,外部引進只是輔助手段,最重要的還是自研能力。需要給予研發風險較高的first in class藥物更多信心和耐心,助力自主研發創新,吸引更多優秀的科學家投入眼科創新葯賽道。

未來,隨着中國眼科創新人才越來越多,行業越來越規範,中國與美國的眼科創新葯研發差距將越來越小,各種藥物、機制、療法將不斷涌現,細分賽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局面,最終形成一個健康的眼科創新葯發展體系。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動脈網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