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200余項醫療企業數智化「黑科技」成果推動智慧服務|聚焦服貿會

2024-09-19 20:51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

9月16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落下帷幕。據悉,本屆服貿會吸引8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會議為期5天,共達成成交、投資等7類近千項成果,累計入場近24.2萬人,10萬余名專業觀眾應邀參會,較去年提高20%。

記者瞭解到,本屆健康衞生服務專題展區聚集89家頭部企業和醫療機構,以「線下+線上」的形式展示了最前沿的技術、產品及服務,開闢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場景。對此,北京市商務局局長朴學東介紹,本屆服貿會期間,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境內外機構等企業機構發佈數字化、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等領域219項成果,比上屆增加80項。健康衞生服務專題展區方面,全球首款搭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等,讓觀眾現場感受智慧服務的便捷。

而作為服貿會的「新朋友」,首次參會的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副總裁、市場與企業傳播部負責人王弢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表示,「西門子在本屆服貿會上帶來了‘戰略客户支持中心’這一全新的價值服務理念,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價值服務與項目支持。近年來,西門子醫療致力於推動由‘傳統設備供應商’向‘全方位價值合作伙伴’轉型服貿會作為國際服務貿易領域舉足輕重的盛會,向服務的提供者和服務的需求者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推進服務方面的合作和創新發展。我們希望展示服務能力,分享創新實踐,鏈接有需求的企業、醫療機構、政府等並期待建立更長期的合作關係。」

手術更智能

更智能、更精準、更靈敏是當前不斷更迭的臨牀需求提出的科技挑戰。而在本屆服貿會上,記者見證傳統醫療與AI技術的碰撞。邁瑞醫療相關負責人在展區現場向記者介紹,公司此次展出的超高端超聲平臺Resona A20,系業內首款在臨牀環境下實現超分辨率血流成像的商用設備;SV900重症呼吸機,搭載了智能人機同步技術,該技術可根據多維度呼吸波形形態特徵智能識別病人自主呼吸狀態,自動配合病人呼吸節律進行通氣,提高患者人機同步性。

據瞭解,邁瑞醫療通過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已初步完成了「設備+IT+AI」的智能醫療生態系統搭建,通過「三瑞」生態與設備融合創新,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為醫療機構提供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真正做到用技術的手段解決臨牀痛點。

而后記者跟隨人羣,來到術鋭機器人展臺,機械臂上下翻飛,吸引眾多觀眾圍觀。「4個手術臂,搭載內窺鏡和手術器械,通過直徑只有2.5釐米的鞘管,伸至患者體腔,可以完成精密準確的檢查。」北京術鋭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臨牀工程師劉東昇説,「通過這套單孔手術機器人系統,可以縮小患者手術切口,讓更多患者享受到大醫院專家的治療。」

在長木谷醫療展位,全球首款搭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吸引巡館領導駐足。「過去,我們做骨科手術依靠二維的影像片,隨着AI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在術前將影像片變為三維圖像,並且模擬手術過程,選擇更匹配患者的手術方案和人工關節……」服貿會的一場成果發佈會上,來自北京長木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佈人現場展示了公司研發的全球首款搭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除了在手術前就模擬好方案,這款機器人還通過精準的視覺識別能力將骨科手術的精度大幅提升至亞毫米級別,達到0.6毫米。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位醫生只要培訓6到8周,就能熟練操作骨科機器人為患者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等手術,其手術精度和效果可以媲美20年經驗的老手。」

在納通集團展位,此次展示了納通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根據三位一體的系統設計理念,該機器人后期可不改變硬件平臺基礎,逐步適配單髁、全膝、全髖三個適應症。 此外,於2024年8月7日獲批上市的骨科手術導航系統首次亮相服貿會,可同時適配脊柱手術椎弓根螺釘植入和創傷空心釘植入兩種手術方式。納通脊柱&創傷導航系統的導航功能,可實現患者骨結構與手術工具的虛擬可視化,通過實時顯示手術工具與患者骨結構的真實位置關係,從而實現以較小的切口、較少的出血量、較低的術中X線輻射量來完成脊柱和創傷手術,進而賦能臨牀,推動骨科數字化診療進程,從而更好地造福患者。

首次亮相服貿會的美中宜和醫療集團帶來AI胃腸鏡。在進鏡階段,AI胃腸鏡具備腸腔定位和進鏡用時統計功能,精準定位,時間清晰。退鏡階段,具備退鏡速度和用時統計功能,避免因操作速度過快而造成漏診。同時AI胃腸鏡的病變檢測與分型功能可自動檢測出病變區域和類型,幫助醫生鑑別診斷,輔助臨牀判斷,降低錯診漏診。

美中宜和創始人兼CEO胡瀾在會上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表示,「我們的三級中外合資醫院將於今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正式開啟國際化醫療平臺服務。目前美中宜和以醫療AI和基因細胞治療為重點發力方向。醫療AI方面,涉及AI預問診、AI胎心監護、AI胃腸鏡等;基因細胞治療方面,涉及新型CAR-T細胞治療技術和TILs細胞治療技術。」

在強生醫療展位,記者看到全球首個經自然腔道診療機器人——MONARCH機器人。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術者可以使用類似操控遊戲手柄的方式,精準靈活控制MONARCH機器人的內窺鏡導航控制系統,在患者體表無切口的情況下,經支氣管自然腔道抵達肺部深處病灶,進而提取病灶組織以進一步開展活檢,將助力推動中國肺癌診療的微創化和精準化,服務廣大肺結節和肺癌患者。」

記者在巡館現場瞭解到,「醫療健康領域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在診療、藥品研發、健康管理、資源均衡等方面將為人民健康提供更好服務。」北京市衞生健康委黨委書記鍾東波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醫療健康雙輪驅動,形成人工智能賦能醫療健康的行業生態圈、產業鏈,進一步輻射帶動全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的發展。」

影像革新契機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旨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醫療設備更新的政策措施,明確了投資增長目標與裝備升級的重點方向,特別是醫學影像、遠程診療等領域迎來革新契機。本屆服貿會健康衞生服務專題展區,醫學影像先進設備是展示的重點之一。

首次參展服貿會的西門子醫療帶來包括全球首款光子計數CT NAEOTOM Alpha、創新場強磁共振MAGNETOM Free.Max等多款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產品。其中,NAEOTOM Alpha創新CT成像原理,直接將X射線轉換為電流信號,為心血管、腫瘤等疾病的精準治療提供助力。

對此,王弢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表示,「醫工創新是我們與北京政府,豐臺區、海淀區的合作重點。我們考慮未來在北京建立一個創新的生態平臺,實現醫工創新的臨牀轉化,幫醫院打造他們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系統。」

中國是全球醫療影像領域的第二大市場,為深化在華發展,加速本土化戰略落地,助力中國醫療影像行業騰飛,影像設備企業紛紛開拓醫療設備本土化製造嘗試。連續五年參展服貿會的GE醫療此次帶來北京影像設備製造基地出品的量子平臺Apex Expert CT、智慧型移動X光機「探索者」,展現GE醫療正以區域協同的國產醫械創新智造推動雙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成效。

對此,GE醫療中國副總裁、政府關係和市場準入總經理徐俊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作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實踐,服貿會是展示全球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GE醫療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已連續五年參與,並在今年帶來了一系列在京津冀協同效應下取得的顯著成果。未來,GE醫療將進一步深化全球資源與中國智慧的無界創新,協同京津冀醫療產業同頻共振,激發新質生產力在高端醫械智造領域的活力,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注入動能。」

而飛利浦方面推出了「以心煥欣」醫療設備與服務升級賦能計劃,通過提供高度定製化的技術升級和設備迭代解決方案,助力醫療體系加速向數智化、綠色化、一體化的未來邁進。「今年是飛利浦第四次參加服貿會。通過這個平臺,我們感受到中國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更開放包容的姿態,以及帶給我們更多務實的發展機遇。」飛利浦大中華區總裁劉令表示。

國產品牌方面,聯影集團展出全身臨牀超高場磁共振、Total-Body PET/CT 、320排640層超高端CT以及診斷級CT一體化直線加速器等。而聯影智元帶來了uMetaImaging元影像解決方案,採用雲+AI雙原生架構,人工智能貫穿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養全流程,整體賦能放射、臨牀、管理、科研、服務等多場景,全方位革新了醫學影像的採集、存儲、管理和使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服貿會上,由北京市衞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醫藥衞生科技促進中心發起的2024年「優促計劃」系列推介活動正式啟動,每場推介會匯集至少13個精選項目。該舉措初步探索構建起多方聯動、高效推動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的新機制,率先開創出以臨牀引導解決創新產業鏈關鍵堵點問題的新範式,也必將成為多方攜手共建首都醫學轉化生態的新起點。

見習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巖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