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孤勇者的文字紀念碑

2024-09-20 06:00

  谷海慧

  《比山更高》 宋明蔚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在人們日常生活視野外,有一些以山為家的自由攀登者。他們選擇了孤勇的生活方式,進行最嚴肅的消遣,感受極致的生命體驗。宋明蔚的非虛構文學作品《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與榮耀》(以下簡稱《比山更高》),記述的就是這些鮮為人知的孤勇者的故事。

  以自由之名

  理解「自由攀登者」的核心詞是「自由」。選擇自由攀登的人,只面對自我。他們用冒險的方式,通過對高難度技術與超極限意志的挑戰,擺脫肉體與現實的藩籬,體驗不受他者操控的生命,測量自由的幅度與可能。從本質上説,他們追求的是一種自由精神——我的攀登我作主,我的生命我負責。一如作者題記所引用的阿道司·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中的那段話:「但是我不想要安逸。我想要神靈,我想要詩意,我想要真正的危險,我想要自由。」

  每個生命都只能在這世界走一遭,如何接近自由、實現自我其實是一個公共問題。對自由攀登者來説,在嚴酷中考驗自己的意志,在危險中做出獨立判斷,在選擇中不向自然或他人妥協,在協作中保持平等關係,就是接近自由、獲得價值感、完成自我實現的方式。他們不論出身,沒有社會地位之別,每個人都只是攀登者。同樣經歷過貧窮、享受過快樂,在狂放粗糲的生活中,以個體生命力和信念成就內心的豐盈。這些攀登者走入大山心臟的每一次冒險,都彰顯着「你可以打敗我,但不能打倒我」的「老人與海」式意志。這就是他們為自己界定的自由:只順應來自靈魂深處的召喚,以自己的堅硬對抗現實的堅硬。

  死磕未登峰、開闢新路線,登頂、下撤,倖存、遇難,成功、失敗……這些孤勇者以自由之名,在冰川、巖壁、雪峰上,用血肉之軀和生命意志標識了精神原點,完成了攀登傳奇。

  成為山的一部分

  自由攀登是與死神的貼面舞。「每一名登山者都希望死在山上。每一名登山者又都不希望死在山上。」作為一項危險的遊戲,山難是自由攀登無法避免的組成部分。當自由攀登者在懸崖峭壁上攀登時,在只有一米甚至半米寬的山脊上固定自己露宿時,在被狂風暴雪包裹、被落石擊中時,在一腳踩脱急速墜落時,死神的威脅總不離左右。作者告訴我們:過去二十年來,自由攀登者只有寥寥幾百人,卻可能是中國死亡率最高的一類運動羣體。遇難者的平均年齡只有31歲。

  山難造成的實質性損失和長久影響往往難以估量。雖然每個自由攀登者都有一顆勇敢的心,對可能發生的危險也都有足夠的精神準備,但有人真的一去不回時,依然是最令生者痛心的時刻。惡劣的天氣、恐怖的雪崩、體能過度損耗、失温、任何微小的操作失誤,都可能奪去自由攀登者的生命。哪怕那些身經百戰、業已「封神」的人物,大山也不會區別對待。新婚的論壇版主王茁、攀巖能手劉喜男、技術一流的李紅學、親和迷人的陳家慧、精神領袖嚴冬冬、準備出國讀書的小柳、充滿無所謂氣質的昊盺、逃離香港的Stanley……太多的名字,太多的故事,都留在了大山里。選擇這項命懸一線的遊戲,就意味着「死在山上」的可能。而那些真的「死在山上」的人,以殉道的姿態將自己獻祭給大山、獻祭給自由,最終真正實現了「託體同山阿」。

  然而,正如作者所述,自由攀登者的自由選擇揹負了原罪。當他們選擇走上佈滿懸崖與荊棘的路,懸崖屬於自己,荊棘則刺傷了離他們最近的人。眼見搭檔遇險無法完成救援,或事后多次搜救無果,都成為隊友和親人永遠的痛。這是追求個體自由時無法解決的悖論,他們只有揹負起自己的原罪前行。好在,那些葬身大山的自由攀登者已經成為他們所熱愛的山的一部分,與山一體,與山共存。

  前仆后繼二十年

  每個自由攀登的孤勇者都有屬於自己的傳奇。當這個極小眾的羣體的傳奇組合到一起,就構建出了中國自由攀登歷史。

  從學生時代的登山隊到媒體從業期間,作者宋明蔚對這段歷史已有十多年的觀察和記錄,還親歷了某些重要的在場時刻。「中國自由攀登者的歷史延續了整整二十年,卻始終沒有人完整、詳實地描述他們的生命處境,也沒有人講述過中國民間登山、中國阿式攀登、自由攀登的文化歷史。」為此,宋明蔚承擔起了求實、糾偏、勘誤的寫史使命。

  對於歷史敍事而言,確定歷史起點是首要任務。何為中國自由攀登史開端的標誌?作者拋開北大山鷹社成立、天山博格達峰阿爾卑斯式攀登成就、中國民間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登山探險公司問世、CMDI培訓學校開訓等歷史事件,選擇了2008年4月一個晚上珠峰海拔6500米營地里兩個年輕人成立組合的約定。出於對限制嚴格的喜馬拉雅式攀登的失望,基於自由攀登理念與理想的契合,嚴冬冬和周鵬的「自由之魂」二人登山組合誕生。在作者看來,自由攀登的歷史就是以這兩位尚不具備足夠知識和技術的年輕人的「自由攀登的精神」為起點的。作為歷史起點的「自由之魂」,也代表了2008年至2012年自由精神蓬勃生長、自由攀登不斷拓展的歷史時期。2002年至2007年「刃脊探險」時期記錄的是民間户外運動的歷史。2004年至2014年「白河十年」時期,是北京地區攀巖者在白河峽谷不斷開線的黃金十年。2016年至2022年「夢幻高山」時期,屬於新一代知識技能結構相對完整、善用新技術手段的自由攀登者。通過這四個歷史時期,《比山更高》勾勒出了中國自由攀登的歷史面貌。特別要説明的是,在民間自由攀登的歷史敍事中,作者還兼顧了世界範圍內的現代登山運動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登山史。

  不難發現,《比山更高》的四個歷史時期偶有交叉,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也多有交集,這些時期多結束於重要人物遇難。這也是作品副標題「自由攀登者的悲情與榮耀」做出的歷史定性。中國自由攀登的二十年,是悲情史,同時也是榮耀史。而將這些歷史時期緊密聯繫起來的線索,是對自由攀登精神的承繼。紀念自由攀登者的最好形式,就是繼續攀登。

  在自由攀登者充滿悲情與榮耀的道路上,山是無言的見證者,也是他們的紀念碑。《比山更高》則以非虛構文學形式,留下了他們的故事,還原了他們的歷史,高揚了他們的精神,為這些孤勇者豎起了更為宏偉、更為雄壯、更為動人的文字紀念碑。

  (作者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原教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