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芯國際:淨利下滑超4成,產品單價持續下跌

2024-09-20 16:4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之星

  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整體顯現復甦跡象,產業鏈回暖趨勢基本確立。不過,中國大陸晶圓廠依然形勢不容樂觀,受產品組合變動、折舊上升、投資收益下降等因素影響,中芯國際(688981.SH)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

  證券之星注意到,中芯國際營收增長的背后實際上是降低產品單價為代價所換來的。不僅如此,近年來,中芯國際大幅擴張產能,投資大量新建生產線和廠房,帶來了高額的資本支出和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持續增長的折舊費用不僅擠壓了公司的利潤空間,還致使公司的有息債務不斷上漲。

  01.供需失衡,產品單價下降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是一家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8英寸和12英寸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202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中芯國際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62.69億元,同比增長23.23%;歸母淨利潤為16.46億元,同比下降45.1%,公司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對於營收增長的原因,公司稱主要是由於本期晶圓銷售數量增加所致,銷售晶圓的數量(8英寸晶圓約當量)由上年同期的265.5萬片增加至本期390.7萬片。

  證券之星注意到,雖然公司晶圓銷售數量有所增加,但產品平均單價卻出現明顯下滑。

  今年上半年中芯國際的每片晶圓平均單價約6723.57元,較上年同期的8029.38元,下降了16.26%。分季度來看,2024年Q2,公司銷售收入環比增長23.1%為136.76億元,出貨超過211萬片8英寸晶圓約當量,環比增長18%,平均銷售單價卻環比下降8%。

  一方面,晶圓價格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進入下行周期,需求不振,訂單減少是晶圓廠商面臨的普遍現狀。再加上中芯國際等國產晶圓代工廠在過去幾年逆周期擴張,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供需失衡。

  爲了提高產能利用率,臺積電、三星、聯電等主流的晶圓廠商紛紛降價,紛紛採取降價措施。儘管中芯國際的策略是不主動降價,但在整個市場的晶圓價格受到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公司也難以獨善其身。

  產能利用率作為衡量產能消化與市場景氣度的一項關鍵指標,中芯國際的該指標也隨之下降。

  2022年Q1及Q2,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近乎滿載狀態,到了當年Q4,公司的產能利用率下降至79.5%。2023年,公司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滑,全年維持在75%左右。

  今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整體顯現復甦跡象,今年Q1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0.8%,Q2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至85.2%。儘管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有所恢復,但與高峰時期相比,產能利用率仍處於低位。從價格端以及產能利用率來看,行業目前仍然處於供大於求階段。

  另一方面,銷售單價環比下降與中芯國際產品組合的變化有關。

  今年上半年,市場對中低端芯片的需求增長,而中芯國際二季度8英寸晶圓佔比提高(從Q1的24.4%上升到Q2的26.4%),8英寸晶圓通常用於生產中低端芯片,相對12英寸晶圓,其附加值較低,拉低了整體的平均單價。

  對此,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表示,第二季度末,我們為滿足客户需求提前交付了大量8英寸晶圓,這意味着第三季度8英寸的出貨量會減少,12英寸的出貨量會增加。同時,趙海軍提到,由於12英寸產品的比例提高,即使價格不變,平均價格也會上升。

  02.毛利率持續承壓,有息負債攀升

  證券之星注意到,中芯國際近年來大幅擴張產能,投資大量新建生產線和廠房,帶來了高額的資本支出和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折舊費用的持續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公司的毛利率。

  據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資本開支分別為25.41億美元(約179.65億人民幣)、29.9億美元(約211.39億人民幣)、44.87億美元(約317.23億人民幣),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與此同時,公司計入銷售成本的折舊及攤銷費用也在不斷攀升。相應報告期內,公司的折舊及攤銷費用分別為8.08億美元(約57.15億人民幣)、10.03億美元(約70.93億人民幣)、13.31億美元(約94.2億人民幣)。

  折舊費用的持續增長對公司的毛利率產生不利影響。2022年上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中芯國際的毛利率為44.26%、22.44%、13.91%。毛利率的下降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這也是公司上半年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證券之星注意到,中芯國際高額資本支出的背后是不斷上漲的有息債務。

  中芯國際在2023年年報提及,公司計劃在2024年繼續推進近幾年來已宣佈的12英寸工廠和產能建設計劃,預計資本開支與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約528.4億人民幣)。依此計算,近三年來(2022年至2024年),中芯國際資本支出合計達1489.2億元。

  據悉,中芯國際資本支出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經營所得現金、銀行借款及發行債項或股本、少數股東的資本注資及其他方式的融資。

  近年來,公司有息債務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由2021年末的432.29億元增至2023年末的723.92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的有息債務進一步增長至743.56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大規模的資本開支無疑加大了公司的財務壓力。因此,中芯國際可能正在尋求通過調整資本佈局來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今年上半年,中芯國際擬協議轉讓其持有的長電科技(600584.SH)這一舉動似乎也在印證這一觀點。3月26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公司子公司芯電上海擬以29元每股的價格將其持有的長電科技2.28億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轉讓給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交易總價為66.36億元。

  對於本次轉讓,行業人士認為,在中芯國際堅持擴大規模,提升產能的戰略導向下,無疑需要中芯國際有更多資金和資源投入。而退出長電科技,則有助於其集中力量、更好的推進自身發展戰略。

  需要指出的是,交易完成后,芯電上海將不再持有長電科技的任何股份,而中芯國際預計將從中取得約12.45億元的收益。在公司淨利承壓之際,該交易也被外界視為賣資產「回血」之舉。關於這筆交易的進展情況,中芯國際在半年報中提及,該交易目前尚未完成。(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責任編輯:楊紅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