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6 18:52
車企間不同的充電站運營模式反映出不同的戰略特點,但核心都是爲了提升車型銷量
文|陳亮
編輯 | 趙成
12月25日,小米汽車宣佈,與蔚來、小鵬、理想達成充電網絡合作。超過1.4萬個蔚來充電樁、9000多個小鵬充電樁以及6000多個理想充電樁將入駐小米充電地圖,擴展了小米用户使用小米充電地圖時的充電選擇範圍。
自今年3月上市以來,小米汽車首款產品SU7交付量快速攀升。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人雷軍此前表示,小米汽車在11月的交付量再次突破2萬輛,實現連續兩月交付破2萬的佳績。基於這一強勁勢頭,小米汽車將2024年的全年交付量目標上調至13萬輛。
同時,小米汽車的新車型YU7也在籌備過程中。小米汽車方面預計,YU7將於2025年6月或7月正式上市。
交付量的持續攀升和新車的即將上市必然帶來了公共充電需求的增加,儘管小米汽車此前宣佈會使用600kW液冷超充技術建設自己的超級充電網絡。但雷軍在一場直播中稱,雖然小米已經建立了一些充電站,但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建設的計劃,目前國內的公共汽車充電樁數量已經足夠。
在降本增效的當下,合理利用資源,優化資源成為小米汽車等后入場企業的新選擇。
01 主機廠抱團取暖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補能問題一直困擾着主機廠。由於早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少,市場接受度低,公共充電樁佈局不充分,想要提高銷量,主機廠必須親自下場做補能基礎設施建設商。
十年前特斯拉進入中國時,便在上海金橋建設落成了亞太區第一座超級充電站,也是中國大陸地區的首座超級充電站。此后兩年特斯拉完成了100座超級充電站的佈局。截至12月,特斯拉已在中國大陸佈局 2000 多座超級充電站、11500 多個超級充電樁。
特斯拉良好的充電體驗成為其在華銷量的助推劑。同時,這種戰略也被國內第一批新造車勢力所使用。
蔚來是國內建設充電樁較多、覆蓋較廣的汽車品牌。截至 2024 年 12 月中旬,蔚來在全國的充電樁數量達到了2.44萬個,已在全國建設運營超過24000根充電樁。其充電網絡從東部的撫遠延伸到西部的喀什,從北部的漠河覆蓋到南部的三沙,實現了全國範圍的充電設施網絡。
理想也在不斷投入超級充電體系建設。截至2024年12月25日,理想超充站累計上線數突破1400座,達到1405 座,擁有7206根充電樁,覆蓋31個省份的197個城市。其中高速理想超充站達705座,高速理想超充樁3206根,佈局在高速服務區642個以及高速出入口 63個。
小鵬汽車截至2024年12月19日,自營的充電站有超1830座,充電樁有超9370個,覆蓋超過420座城市。
與此前封閉體系不同的是,近年來這些頭部車企加大了充電網絡對外開放程度。目前小米、小鵬、理想、長安、吉利、上汽通用、路特斯、智己、鴻蒙智行等十幾家車企的電車都可以使用蔚來充電樁。2022年,小鵬汽車宣佈對外開放自有的充電體系。特斯拉也在中國對非本品牌車輛開放了充電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已經建成規模龐大的充電體系,對於小米來説,與他們合作可以減少重複建設的成本,避免宂長的基建周期,確保產品在投入初級就有良好的體驗,同時可以提升補能設施利用率,實現行業共贏。
02 統一標準、提高覆蓋面是關鍵
雷軍此前表示,小米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專注於汽車製造,致力於使小米SU7成為與公共充電樁兼容性和便利性最佳的電動汽車。
這話背后反映了中國補能市場的進展和挑戰。從補能網絡建設來看,中國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電動汽車補能網絡。中國充電聯盟最新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35.2萬台,同比上升49.5%。
今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保持高速增長。1月到11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75.6萬台,同比上升23.0%。2024年1-11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1012.1萬輛,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樁車增量比為1: 2.7,基本滿足新能源車發展需求。
從總量上來看,充電基礎設施佈局完備,但是在區域佈局上存在佈局不合理的問題,如城鄉之間、不同城市區域之間的分佈不均衡,導致部分地區充電難的問題仍然存在。
此外,在充電標準上尚未完全統一。中國製定了 GB/T 20234 等系列國家標準,結合了國際標準和國內實際情況,定義了適用於中國市場的充電接口,確保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電動汽車能夠在符合標準的充電樁上安全、高效地充電。
理論上,只要電動汽車和充電樁都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如 GB/T 20234、IEC 62196 等,不同品牌的電動汽車通常是可以使用同一個充電樁進行充電的。
然而,在實際情況中,由於市場競爭、技術更新等原因,部分充電樁和電動汽車之間仍存在兼容性問題 。例如,一些老舊車型可能無法兼容最新的充電樁技術,或者某些充電樁品牌的通信協議與部分車輛不完全匹配,導致無法正常充電或充電效率受限。
小米等車企加入現有補能網絡等行為,將有望加速統一標準的建設,打破原有充電體系的藩籬,從而提高所有品牌電車用户的充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