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網易「爭鋒」大熱,暴雪「守望」最后的堡壘 | 焦點分析

2025-01-16 12:40

‍文 | 薛德興

編輯 | 劉士武

上線一個月,網易出品的英雄射擊遊戲《漫威爭鋒》徹底成爲了爆款。

與它的類型玩法相似的「老大哥」《守望先鋒2》(簡稱OW2)也在近期開啟國服內測,召喚老玩家迴歸,不論是時間點還是玩家羣體的高度重合,二者似乎都犄角相抵。

12月8日,《漫威爭鋒》在發佈后的72小時內就吸引了超過1000萬玩家,根據 SteamDB 的數據,當天同時在線玩家總數超過 48 萬名,這還沒有算上xbox等其他平臺的數據。 與此同時,《守望先鋒2》的數據卻在大幅下滑,兩款遊戲的熱度差距越拉越大。

有趣的是,遊戲上線初期,大量國服玩家在《漫威爭鋒》打出了差評,似乎並不感冒這款遊戲,如今反倒因為海外市場的爆火,使得很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它。

一個網易出品,一個網易代理,兩款遊戲接下來會針鋒相對,還是互惠共贏?

《爭鋒》開服一個月:外服火了,國服「真香」

剛上線的幾天時間里,《漫威爭鋒》在國內反響平平,在B站抖音等視頻平臺獲得的關注度並不算高。

用户評價方面,甚至只能在steam中文區拿到20%-30%的好評,諸如優化不好、匹配機制拉垮、打擊感稀爛等批評不絕於耳。而在一個月之后,評價慢慢回升到了褒貶不一的56%。

上線初期steam國區評論並不看好

與國內的氛圍相反,外服玩家的反應似乎熱烈得有點過頭。

遊戲開服 72 小時全球玩家數就達到 1000 萬,一周后就突破了2000萬。在直播平臺twitch中熱度更是不低,黃金時段位列遊戲榜單第三,力壓《VALORANT》、GTA5,展現出強勁勢頭。評價方面,該遊戲在英文區的好評率也一直維持在80%左右。

外網上漫威爭鋒的熱度和評價都很不錯

《漫威爭鋒》和《守望先鋒2》之間的較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玩家討論,前者在1 月 10 日發佈第一賽季 「永夜降臨」 后,Steam 平臺上同時在線玩家人數峰值達到了 64.4萬人,再創新高,遠超《守望先鋒2》在該平臺上的最佳成績。

相比之下,《守望先鋒2》的日子並不好過,根據steamchart的數據,在過去 7 天里,《漫威對決》的觀看量穩定在 8.4 萬,而《守望先鋒2》的平均觀看量則只有 1.5 萬左右,相比前兩個月下降了2倍,並還在下滑。

回過頭來看,漫威爭鋒在國內的熱度和評價也有了明顯的抬頭之勢。許多漫威爭鋒的相關視頻熱度相比之前高了不少。

雖然不能確定《漫威爭鋒》的宣發路徑是選對了還是賭對了,但首選在漫威IP影響巨大的歐美市場投入宣發資源,最后還能反借國外市場熱度反哺國內,短時間打了個漂亮翻身仗,值得行業深入思考。

小黑盒和B 站上《 漫威爭鋒》國服的熱度都有大抬升

「熟悉的感覺回來了嗎?」對比OW,《爭鋒》優勢在哪?

《漫威爭鋒》能夠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必然有它的理由。

從遊戲玩法到角色技能,再到地圖場景,《漫威爭鋒》在很多地方都借鑑了「老大哥」《守望先鋒》。在《漫威爭鋒》首曝時,包括海外玩家在內,很多老玩家都認為這有可能會是一款「漫威皮」加持的OW平替。

但是為什麼現在海外玩家選擇了《漫威爭鋒》,而不是更「久負盛名「的《守望先鋒2》呢?畢竟對於他們來説,《守望先鋒2》是一直都可以玩到的。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從雙方身上找原因。

外網上流傳的調侃ow的視頻

從《漫威爭鋒》的角度來看,第一點是不要低估IP的影響力。

漫威IP在歐美市場的知名度,不亞於國內玩家心中的三國或者西遊記,且有着相當大的戰鬥改編潛力。從 20 世紀 30 年代開始發展,漫威漫畫創造了美國隊長、蜘蛛俠、鋼鐵俠等眾多超級英雄形象,受眾羣體相當廣泛,漫威電影宇宙(MCU)的出現更是將這種影響力推向了全球。

從 2008 年的《鋼鐵俠》開始,MCU 一系列電影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併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電影中的臺詞、角色形象等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引用和模仿。

很多外服新玩家並不是OW-like遊戲的玩家羣體,只是被漫威IP和遊戲純正的美漫風格所吸引,希望也可以在遊戲中當一把「超級英雄」。

就像外媒The Gamer所指出的,「玩家們蜂擁至《Rivals》(《漫威爭鋒》國際服)的測試版,只為讓蜘蛛俠與萬磁王一決高下,或是讓綠巨人與暴風女聯手出擊……知識產權的知名度幫助《Rivals》打開了局面。」

而傳統上提供這類角色扮演體驗的遊戲又深陷「DEI」(意指以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為目標)泥潭。由於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確風潮,太多的美國本土廠商爲了迎合多元化趨勢,將本應「美麗」或帥氣的超級英雄設計得毫無吸引力,甚至被玩家認為是在故意醜化角色。

一位黑人博主J The Concept對比《漫威爭鋒》與另一款漫威IP遊戲《漫威復仇者聯盟》的角色美術,並提到:「自從這些角色醜化的事情開始發生以來,東方市場就悄然崛起了。既然他們(指歐美廠商)不能給出玩家想要的,那我們就替他們做。」

X上一條千萬瀏覽的推文,對比了漫威爭鋒和漫威復仇者的美術差異

在這種情況下,網易的《漫威爭鋒》反而為歐美玩家提供了「觀感更加舒適」的超英角色,並在一眾受到DEI影響的漫威遊戲角色中顯得脫穎而出。

另外,《漫威爭鋒》確實(按照前暴雪總裁的話來説)「克隆」了一部分OW,但是它自己的新東西也不少。

例如:從第一人稱射擊變成第三人稱射擊,讓玩家看到自己操縱的漫威英雄; 改動了推車的細節玩法,開車不需要玩家呆在周圍; 引 入了場景破壞機制和英雄連攜玩法,英雄技能更 加多樣和「超標」,戰鬥節 奏和體驗也會更加爽快; 對於英雄 強度和匹配機制也更放得開,不會時 刻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沒有鎖定玩家的角色類型,降低匹配時間。

來自漫威爭鋒官網

我們能夠感覺到,這些新變化是在往「好玩」的方向發展,試圖減輕玩家的「坐牢感」,滿足娛樂玩家的體驗,這些做法或許也吸取了OW前輩的教訓。

回到OW這邊的問題,它留下來的教訓可不少。

《守望先鋒2》從2022年末亮相之初便節奏不斷。首先是怠惰之罪,嘉年華上承諾的PVE模式,一拖再拖,最后乾脆宣佈取消,讓眾多老玩家期望落空;

其次是貪婪之罪,商業模式吃相過於難看,給人急於變現的感覺,對於玩家來説很不友好。

遊戲版本改動后,新英雄和高級戰鬥通行證綁定,零氪玩家需要肝很久纔有一個新英雄可以玩,之前未收費的遊戲部分現在都變成了商業化內容,大到20美元的皮膚,小的7美元的掛件,甚至后面好不容易擠出來的PVE內容還是15美元的DLC付費內容。

除此以外還有種種離譜的運營操作和不時出現的管理層暴論,以至於2023年8月暴雪將OW2上線steam平臺的時候,兩天不到就達成了差評如潮的戰績。

上線steam初期玩家給ow2打出了12萬的差評

守望先鋒的國服玩家更是受傷最深的一批,因為23年初暴雪便宣佈和網易解約,國服賬號的數據資源全部被凍結,還想堅持的國服玩家即使可以通過掛VPN玩國際服,也仍然需要香港或者臺灣地區的手機號。

以至於在《漫威爭鋒》出現后,很多玩家玩它的理由單純是,希望自己對於漫威爭鋒的支持可以鞭策甚至攻擊到暴雪。畢竟只要《漫威爭鋒》的運營顯得稍微正常一點,就已經贏過OW2太多了。

最后的堡壘?OW2國服前景如何

鑑於本來的玩家流失,以及近來《漫威爭鋒》在國際服的強力競爭,對於近年來內憂外患不斷的暴雪娛樂來説,OW2的國服迴歸或許是一根救命稻草。

仔細觀察下來我們可以發現,《漫威爭鋒》在國內還是遠遠比不上它在全球市場上的熱度。小黑盒上的1月11日的全球銷量數據顯示,即使《漫威爭鋒》已經能在包括英美在內的全球地區排名第一,它在中國的最好成績也只有第四。 同樣, 也有一些 國內玩家認為《爭鋒》「有 一 股手遊 感」 ,他們認為 OW2在遊戲質感和 設計上仍 然 強大, 所以其實 O W2國服也 並非沒有一戰之 力。

那麼,會贏嗎?

還是看看遠處的預約情況吧:截止發稿前,OW2國服全網預約玩家數突破了兩百萬,雖然這兩百萬的真實含金量尚未可知,但守望先鋒作為許多老玩家的情懷牌,其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

國服官網預約界面

從網易的角度説,畢竟《漫威爭鋒》是OW2的直接競品之一,而自己作為OW2國服的代理,關係屬實有些微妙。

其實,網易在代理暴雪遊戲中獲得的收益比重很低,在業績層面的影響較小。此前網易自己也在財報中提到,代理遊戲在2021年和2022年前九個月的淨收入和淨利潤貢獻百分比均為較低的個位數,不會對公司的財務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對於網易而言,代理暴雪遊戲可能更多關乎IP影響力和品牌價值這些潛在因素;而對於動視暴雪來説,微軟的收購已經結束,且暴雪系在集團中的勢頭本就比動視系要弱很多,接下來OW2到底還能整出哪些新活兒尚且未知。

如今面對自家同類型遊戲,網易對於守望先鋒的國內運營是否會「心不在焉」?畢竟《漫威爭鋒》在國內的熱度還在攀升,也有面向國內市場的打算(例如最近推出的大學生認證免費送豪華通行證活動)。

漫威爭鋒的高校認證活動

一個「莫須有」的線索是,網易與暴雪恢復合作以后,OW2國服的上線時間恰好晚了《漫威爭鋒》兩個月。

在此之前,熱門作品《魔獸世界》和《爐石傳説》都已在2024年的8、9月份上線,基本上在承諾的「夏季」範圍內迴歸,而OW2卻要拖到下一年的2月19號。 網易這邊是否有自己的打算? 即至少拖到《漫威爭鋒》運行一段時間后,再讓兩個遊戲正面交鋒。

最后的最后,假如真的《漫威爭鋒》打敗了OW,或者説跟OW分庭抗禮,那麼它是否也會繼承OW的遊戲慣性,進而像中了詛咒一般衰敗下去?

關於這個答案我不好説,但可以用前兩天看到的一個笑話做結:

最近Apex玩家流失嚴重,一位Apex主播和其好友討論是否要入坑《漫威爭鋒》,但好友建議他先不要入國服,因為「匹配環境比較差,壓力怪多,對新人不友好等等。」

主播疑惑:「為什麼呢?這不是新遊戲嗎"

「因為有很多OW玩家轉過去了」。好友總結道。

當然這只是玩笑,我們都希望自己喜歡的遊戲能越來越好。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36氪遊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