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擴張、轉型到創新:2024年便利店十大事件

2025-01-20 15:05

在所有零售業態中,便利店一直表現「優異」。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723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97960 億元,增長3.7%。

按零售業態分,1—11月份,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便利店、專業店、超市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4%、4.0%、2.6%;百貨店、品牌專賣店零售額分別下降2.9%、0.7%。

作為終端零售市場的「毛細血管」,便利店由於靈活的商業模式和貼近消費者的服務優勢,仍處於發展期。

無論是門店擴張、業態創新,還是數字化轉型,2024年便利店行業都涌現出諸多值得關注的事件。

1. 便利店*股換帥

2024年12月3日,紅旗連鎖發佈公告,宣佈董事長曹世如、董祕曹曾俊及財務負責人陳慧君辭職,並選舉袁繼國為新任董事長。與此同時,紅旗連鎖法定代表人也由曹世如變更為袁繼國。

這一變動標誌着「便利連鎖超市*股」紅旗連鎖的控股股東發生重大變化。儘管辭去董事長一職,曹世如仍將擔任總經理,繼續持有公司24556.5萬股。原董祕曹曾俊改任副總經理,持股3621萬股;原財務負責人陳慧君則辭去職務后繼續留任公司,持股31.81萬股。

值得關注的是,新一屆高管團隊背景與新控股股東四川商投投資密切相關。

新任董事長兼董祕袁繼國,現任四川商投母公司四川鄉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新任財務負責人李歡為四川商投的財務總監;新任副總經理譚柳則是四川省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而該公司與四川商投同屬一個控股體系。

此前,紅旗連鎖已於11月12日公告,四川商投完成股份過户登記,持股2.3億股,佔總股本的16.91%,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四川省國資委。這標誌着「便利連鎖超市*股」正式完成易主。

有業內人士評價,四川商投接手后,紅旗連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四川省國資委旗下的重要企業,四川商投在商貿、餐飲、白酒、物流等領域擁有豐富資源和強大市場影響力。可能會為紅旗連鎖帶來協同效應。

2. 日本羅森退市

2024年7月23日,羅森官網發佈一則《關於本公司股票退市的通知》,意味着「羅森Lawson」股票於7月24日凌晨0點正式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最后一次交易的收盤價為10330日元。

羅森退市並非出於經營不善或財務危機,而是由於日本電信運營商KDDI的收購,導致公司私有化。2024年2月,日本電信運營商KDDI對羅森發起公開要約收購,並在4月完成收購。隨后,5月,羅森社長竹增貞信確認了退市計劃。

7月3日,臨時股東大會通過相關議案,並計劃於9月左右過渡到由KDDI和三菱商事共同經營的體制。

這一變動不僅反映了資本市場的動態變化,也體現了日本大型企業在面對市場飽和和技術轉型時的戰略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羅森在日本本土選擇了退市,但這並不影響其在中國市場的運營和發展。羅森中國總裁室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此次退市是日本羅森內部股權變更及投資戰略調整的一部分,不會對中國區的正常經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據悉,截至2024年6月末,羅森在中國已經開設了約6400家門店,並且計劃到2025年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萬家。

3. 河北365資金鍊斷裂

2024年4月12日,一家國有控股企業——河北交投商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家莊市正定縣成立,背后出現了河北365集團和國資身影。在股權結構中,河北省祿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1%,河北秉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9%。

企查查顯示,河北省祿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由河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實際控制人為河北省國資委。

河北365集團的資金鍊斷裂問題自2023年底逐漸浮出水面。這家集團旗下運營着多個便利店品牌,包括「國大36524」城市便利店、「365軍融」軍民融合型超市以及「好鄉親365」農村電商服務驛站等,總計超過16000家門店。然而,由於過度擴張和多元化經營失誤,集團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

一方面,集團在短時間內大規模開設新店,導致固定成本飆升、資源分散,同時增加了管理難度。另一方面,便利店行業競爭激烈,「36524」在選品和供應鏈效率上表現欠佳,商品價格偏高,削弱了市場競爭力。此外,集團涉足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多個資本密集型領域,這些非核心業務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且回報周期較長,進一步加劇了財務壓力。

與此同時,管理失誤和外部環境變化疊加,對現金流造成了雙重打擊。內部運營問題導致工資拖欠現象頻發,而外部的房地產行業調整和宏觀經濟波動則加重了資金周轉難度。內外因素共同作用,最終引發了河北365集團的資金鍊斷裂。

河北交投商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或許是國資介入重組的一步棋,旨在為河北365集團化解危機並重塑商業版圖提供支持。但未來能否實現有效整合,仍需時間檢驗。

4. 7-11母公司面臨被收購

作為全球*便利店品牌7-11的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柒和伊控股,以下簡稱「7&i控股」)在去年至今都在經歷史上最重大的所有權之爭。

2024年8月,加拿大零售巨頭ACT提出5.4萬億日元(約2600億人民幣)的收購要約,試圖控股這家擁有超過8.5萬家便利店的集團。

同年11月13日,連鎖便利店巨頭7-Eleven的母公司Seven&i Holdings宣佈,已收到來自創始人伊藤家族的非約束性收購提案。

據彭博社此前報道,該交易預計將達到9萬億日元,資金來源包括多家銀行、創始人伊藤家族和伊藤忠商事,值得注意的是,伊藤忠商事也是全家便利店母公司。其中,伊藤忠商事、伊藤家族及現有投資者將出資3萬億日元的現金和股權,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瑞穗金融集團等日本大型銀行將提供6萬億日元融資。

如果此次交易最終達成,這將成為日本企業史上規模*的管理層收購案。

這意味着,Seven&i正在考慮通過管理層收購(MBO)的方式,來抵禦此前加拿大便利店巨頭ACT提出的收購方案。

截至2024年12月底,收購大戰進入關鍵階段。7&i控股成立特別委員會評估兩項提案,但在12月的董事會上,委員會指出「雙方提案均存在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7-11母企面臨易主危機,但短期內應該不會對中國區的便利店業務造成直接影響。7-Eleven在日本方面在中國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負責品牌授權事宜,這意味着即使母公司發生變化,中國市場的運營模式和服務質量預計仍將維持現狀。

5. 區域便利店擴張

2024年,區域性便利店品牌的崛起成為行業的一大特色。

以美宜佳、紅旗連鎖、見福等品牌為代表,這些企業往往以某個省會城市為核心,集中佈局省內的三四線城市,形成了強大的區域覆蓋能力。

以美宜佳為例,截至2024年4月,其全國門店數量已突破35,000家,7年內門店數量增長了三倍。按此計算,美宜佳平均每月新增約300家門店,擴張速度令人驚歎。其成功也為其他本土便利店品牌提供了借鑑和啓發。

這些區域性便利店的經營模式呈現出鮮明的多樣化特徵。有的商品種類豐富,功能更接近小型超市;有的則更像傳統的小賣部,專注於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需求。它們深耕本地市場,同時在服務和產品上靈活調整,以適應不同消費羣體的需求。這種靈活性和本地化的運營模式,正是它們得以快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這一現象在南方更為明顯。例如,天福便利店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紅旗連鎖深耕四川,見福便利店則紮根福建。這些品牌大多圍繞特定區域開展擴張,其背后離不開供應鏈的強力支撐。便利店企業通過在某一區域內集中開店,形成密集的門店網絡,不僅能夠顯著提升配送效率,還能夠充分發揮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然而,區域性便利店在跨區域擴張時卻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跨區域發展需要企業重新建立當地的供應鏈體系,這不僅對物流和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意味着一筆不小的成本投入。因此,許多本土便利店品牌選擇穩紮穩打,優先鞏固本地市場,逐步擴展影響力。

6. 佈局「前置倉」

2024年,便利店行業開始大規模佈局「前置倉」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根據畢馬威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便利店行業展現出兩大重要趨勢:

2023年全國銷售額達4248億元,同比增長10.8%,門店規模突破32.1萬家,同比增長7.0%;此外,近九成便利店企業已開通線上業務,線上化正成為企業提升效率和尋找增量的關鍵路徑。

天福便利店率先試水,推出前置倉業務,佔地400平方米,24小時運營,覆蓋4000多種商品,服務半徑10公里,承諾30分鍾送達。數據顯示,前置倉上線一個月后,天福平均每日訂單量達400單,日均銷售額穩定在12,000元左右,展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

此外,背靠中石化的易捷也在前置倉等新業態不斷探索,其在全國範圍內擁有龐大的門店網絡。近年來,其以2.8萬家易捷速購便利店為抓手探索即時零售領域,通過「店倉一體」「前店后倉」等模式,將門店打造成為即時零售的履約中心。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門店的利用率和運營效率,也為易捷帶來了顯著的增量收益。

前置倉模式的優勢在於成本低、效率高。與傳統門店相比,前置倉無需選擇高租金區域,運營成本顯著降低;同時,其更大的商品容納能力滿足了消費者對多樣化購物需求的期待。通過線上配送服務,前置倉進一步提升了「時間便利」。

7. 零食店衝擊便利店

2024年,零食店強勢衝擊零售市場,便利店也未能倖免。

零食品牌「愛零食」更是在8月22日宣佈進軍便利店領域,試圖拓展業務版圖。然而,近一個月來,相關業務進展寥寥,引發外界關注。

零食品牌橫向搶佔便利店市場看似順理成章。由於零食門店選址和便利店相似,但面積更大、商品種類更多,且在價格上更具優勢,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鮮食供應鏈,成為零食品牌切入這一領域的主要難點。

鮮食產品在便利店銷售中佔據重要比例,是消費者選擇便利店的重要原因。然而,鮮食供應鏈的建立需要高效的生產和物流支持,鮮食的損耗率又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壓力。對於以加盟模式為主的零食品牌來説,加盟商是否願意承擔鮮食推廣的額外成本,成為一大阻礙。

此外,便利店的即時零售特性對冷鏈物流提出更高要求。冷鏈建設投入巨大,無論是品牌方還是加盟商,都需承擔較高成本。在當前零食品牌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提高加盟門檻可能會限制擴張速度。

零食品牌進軍便利店並非易事,供應鏈、成本和運營模式的挑戰需要時間解決。如何平衡擴張與投入,將決定其能否在便利店市場站穩腳跟。

零食店的大肆擴張,客觀上分走了便利店的一部分生意。但也要看到,零食店的擴張雖然給傳統便利店帶來壓力,但也推動了便利店在供應鏈和產品創新上的優化。

8. 探索新店型

便利店行業正迎來變革的關鍵時期。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升級的消費者需求,各大品牌通過創新業態和多元化服務尋找突破口,有業內人士預測,便利店正從餐飲體驗到折扣模式,再到社區服務,便利店正從單一商品售賣向綜合社區服務平臺轉型。

4月23日,7-11*「小食堂」模式門店開業。據報道,新店增設堂食區,主打現制、現烤、現炸的餐食,售價6.9元至22.9元不等。這一嘗試滿足了消費者對快捷餐飲的需求,同時通過堂食服務拓展消費場景,為品牌帶來更多增量。

天福便利店則聚焦折扣店業態,以「一件也是批發價」為口號吸引消費者。其門店通過商品8.8折、滿15元送6元、爆款商品限時秒殺等促銷活動,結合「高質低價」策略,提升流量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便利店+早餐」「便利店+生鮮」「便利店+社區團購」等模式也在興起。通過增設消費觸點,便利店逐步覆蓋更多消費場景,提升到店頻次。這些創新不僅便利了居民生活,也增強了店鋪的社區黏性。

面對市場變化和折扣店衝擊,便利店需持續調整定位。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折扣型便利店」可能是未來方向,但核心仍是「便利性」。便利店需從售賣商品轉向提供多元服務,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來,便利店的競爭將超越商品和價格,取決於服務能力和創新水平。通過優化業態、拓展服務邊界,便利店有望在變革中找到增長新動能,塑造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商業模式。

9. 山東便利店龍頭易主

山東便利店行業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變化,特別是「統一銀座」這一曾經的龍頭品牌,在2024年初發生了重大的股權變更事件。

具體來説,山東銀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山東統一銀座商業有限公司45%國有股權以1元的價格公開轉讓,最終由滕州仲家匯商貿有限公司接手,標誌着這家運營了近20年的便利店品牌正式易主。

此次交易不僅改變了「統一銀座」的所有權結構,還意味着該品牌將不再使用原有的「魯商」、「銀座」等字號,並逐步退出市場,轉而採用新的名稱「仲家匯」。

長期以來,「統一銀座」的存在資不抵債問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月末,該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6909.96萬元,顯示出嚴重的財務壓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上漲的成本,「統一銀座」難以維持原有的經營狀況,最終選擇了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來尋求出路。

而仲家匯商貿(濟南)有限公司接手后,迅速展開了對原「統一銀座」門店的整合與改造工作,包括更換門頭、對店鋪進行轉型和增加服務功能等。

對於此次易主,業界普遍認為這是山東便利店市場上的一次重要洗牌。一方面,「統一銀座」的退出讓出了大量的市場份額,為其他競爭者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仲家匯作為一家來自縣域的品牌,能夠成功收購如此規模的企業,也被視為一次典型的「蛇吞象」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內部調整外,外部環境也為新進入者帶來了機遇。

例如,羅森便利店就在同一時期內加速擴張,截至2024年3月,其在山東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702家,超越了中百便利。同時,美宜佳也在積極佈局濟南市場,計劃年內開設更多直營店。

總之,「統一銀座」的易主不僅是單一企業的命運轉折點,更是整個山東便利店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10. 便利店業績分化,憂喜不一

2024年,便利店業績出現分化,有的擴張,有的收縮,還有的在探索新業務。

美宜佳就是積極擴張的代表之一。2024年4月19日,美宜佳官方微信公眾號宣佈,截至4月18日,美宜佳全國門店突破35000家。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美宜佳位居*位,門店數達33848家;中石化易捷位居第二位,門店數達28633家;中石油崑崙好客位列第三位,門店數達19780家。天福和羅森分別以7208家和6330家位列第四和第五。

便利蜂則是「收縮」的代表之一。2024年2月28日,青島便利蜂商業運營有限公司崑山路店正式註銷。至此,這家曾被視為「便利店黑馬」的品牌在青島市場的4年發展正式畫上句號。企查查顯示,青島便利蜂已累計註銷109家分支機構。

根據2024年4月CCFA發佈的便利店TOP100榜單中,便利蜂的門店數已鋭減至1510家,直接跌出前20的行列,位居第二十五位。而在2021年底,便利蜂門店數量為2800家。

雖然便利店行業喜憂參半,但也有投資人認為,2024年便利店行業出現了投資併購的好時機。

2024年8月底浙江十足便利牽手湖南千惠,又一樁業內重要的整合。湖南千惠商貿連鎖有限公司於2024年8月21日與浙江十足便利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十足」品牌始創於2001年,目前擁有25家子公司, 門店廣泛分佈於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湖南、上海等地。截至2023年底,十足便利店的數量已達到3879家,連續多年躋身「‌中國連鎖便利店*」行列。

湖南千惠商貿連鎖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經長沙市商務局批准的重點商貿連鎖企業,目前在湖南省有便利店300多家,是一家多元化經營、多品牌集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的連鎖企業。

也有便利店企業積極擁抱線上,佈局「前置倉」業務,比如天福等。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靈獸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