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1-27 16:5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證券分析師
研究助理
李靈琇
一般證券從業資格編號S1060124070021
摘要
平安觀點:
匯豐全球化戰略:從粗放擴張走向精細管理。匯豐銀行1865年在香港創立,經過百余年發展業務逐漸拓展至全球,目前已在60多個國家均設有網點機構,據公司公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匯豐資產規模達到3.1萬億美元。我們認為匯豐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大型跨國商業銀行,其在全球化發展方面的得失值得同業借鑑。從匯豐全球化進程來看,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分水嶺,前后表現出了不同的展業策略。金融危機前匯豐在全球大規模擴張,通過新設機構和兼併收購拓展規模。但在金融危機和巴塞爾協議Ⅲ的影響下,匯豐開始對經營區域進行重新梳理:1)收縮全球經營網絡,出售部分美洲業務和保險業務;2)將經營中心轉向亞太市場,依託匯豐在香港地區的經營優勢,擴大匯豐在亞洲的經營規模,據公司公告,匯豐亞洲RWA佔比從2007年的18%提升到2022年的40%,全球化戰略從原本的「大而廣」轉為「小而專」,亞洲的地位重要性凸顯。
匯豐核心業務依託全球化穩健增長。我們認為匯豐全球化戰略對其核心業務的增長帶來顯著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維度:1)差異化的區域佈局給匯豐帶來更多業務機會。金融危機后,亞洲地區的經濟活力逐步顯現,亞洲尤其是香港地區的人均財富增速和GDP增速明顯高於歐美地區。匯豐財富管理業務6成集中在亞洲地區,且近年來佔比持續提升,相比其他跨國經營的大型銀行業務重心大多集中於美歐,匯豐地域優勢凸顯。2)匯豐在全球長期經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使其在應對有跨國金融服務需求的客户上具備優勢。在對公業務方面,匯豐銀行在交易銀行和貿易融資方面的能力突出,據公司官網披露,匯豐銀行對公業務覆蓋175個國際市場,根據《歐洲貨幣》評選,匯豐銀行是全球首席貿易融資銀行,亦是第三大環球外匯交易行。截至2023年,匯豐銀行對公板塊中跨境業務貢獻度達到61%。在零售業務方面,截至2023年,匯豐銀行的國際零售客户數量達670萬戶,佔全部零售客户的16%,而國際客户產生的收入貢獻約佔23年零售總收入的40%。
對我國銀行全球化戰略的啟示:順勢而為,因地制宜。我們認為匯豐銀行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優勢及時調整戰略是金融危機后營收迅速恢復的原因之一。從過去幾年來看,受國際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升的影響,我國國有大行國際化步伐有所放緩。隨着逆全球化趨勢的演進,國內銀行開展海外業務仍面臨較大挑戰。對國內銀行而言,如何更好借力政策東風,適時調整和優化境外業務佈局結構變得更為重要。我們認為國內銀行應該圍繞「一帶一路」國家重點戰略以及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服務需求,重點發展優勢地區,從而實現海外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風險提示:國際地緣形勢變化超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動超預期;宏觀經濟下行導致行業資產質量壓力超預期抬升。
01
匯豐全球化戰略調整:從粗放式擴張走向精細管理
匯豐銀行1865年在香港創立,經過百余年發展業務逐漸拓展至全球,目前已在60多個國家均設有網點機構,據公司公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匯豐資產規模達到3.1萬億美元。我們認為匯豐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大型跨國商業銀行,其在全球化發展方面的得失值得同業借鑑。從匯豐全球化的進程來看,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分水嶺,前后表現出了不同的展業策略。金融危機前匯豐在全球大規模擴張,通過新設機構和兼併收購拓展規模。但在金融危機和巴塞爾協議Ⅲ的影響下,匯豐開始對經營區域進行重新梳理:1)收縮全球經營網絡,出售部分美洲業務和保險業務;2)將經營中心轉向亞太市場,依託匯豐在香港地區的經營優勢,擴大匯豐在亞洲的經營規模,根據公司公告,匯豐亞洲RWA佔比從2007年的18%提升到2022年的40%,全球化戰略從原本的「大而廣」轉為「小而專」,亞洲地區的地位重要性凸顯。
1.1 匯豐銀行:歷史悠久的跨國大型銀行
匯豐銀行1865年成立至今已經營超過150年,業務從香港地區逐漸發展至全球,成為全球知名綜合化大行。據公司公告,24年三季度末,匯豐資產規模為3.10萬億美元,同比增速為2.6%。2000年以來,匯豐資產規模經歷了快速增長至穩步擴張的過程,近10年來,匯豐規模基本保持個位數穩步增長,2013-2023年匯豐複合增長率為1.3%。匯豐銀行是全球知名的國際大型銀行,英國《銀行家》發佈2024年度以一級資本計算的世界銀行1000強排名顯示,匯豐控股全球排名為第11位,依據註冊地劃分,匯豐銀行是英國規模最大的銀行,也是唯一進入前二十的銀行。
匯豐銀行網點全球分佈廣泛,覆蓋主要貿易地區。據公司官網,匯豐銀行在60多個國家均設有網點機構,提升了全球客户服務可得性,從網點分佈區位來看,匯豐網點多覆蓋主要貿易線路及各大港口,業務覆蓋全球主要貿易參與國。根據匯豐披露,匯豐銀行覆蓋全球90%的貿易額流向。匯豐在貿易業務方面歷史悠久,19世紀60年代,匯豐銀行就開始做貿易金融業務,主要是面向進出口商人提供資金融通,包括匯票、信貸、貨幣的結算和兑換,以及華僑匯款等業務,在100多年的經營中積累了豐富的貿易服務經驗,隨着全球國際貿易的發展,匯豐銀行也持續推進國際貿易相關業務。
業務佈局均衡,重點突出。匯豐銀行業務遍及全球,分佈廣泛。匯豐業務遍佈六大洲,網點眾多,擁有較好服務跨國公司和跨國企業的能力。從貸款來看,在各大洲均有貸款分佈,在亞太以及歐洲地區分佈佔比均處於較高水平,體現匯豐全球化佈局的戰略。匯豐經營重點突出,香港、英國佔比較大。匯豐以英國和香港作為兩大基地,在香港和英國有較強的客户基礎和社會認可度,兩地貸款佔比較高,且收入佔比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匯豐銀行業務主要分為四大板塊: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工商金融、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企業中心。其中工商金融、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為對公業務,工商金融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主要面向跨國、上市等大型企業。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為零售業務,企業中心為集團對外投資。
1)對公業務:工商金融板塊(CMB)主要向中小型企業以及區域型企業客户提供金融服務。主要包括存貸業務、貿易及融資業務、資金管理、代理保險服務,以及其他外匯買賣服務等。環球銀行和資本市場(GBM)主要為大型企業及金融機構客户服務,此外還包含匯豐銀行的資金與資本市場相關業務。該項業務主要內容為在銀行間市場進行做市交易,參與外匯、固定收益、衍生產品、貴金屬等交易,並向企業提供相應金融產品以及市場風險管理。
2)零售業務: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WPB)包括個人銀行和財富管理兩個部分,其中個人銀行主要向個人客户提供金融產品及服務。主要包括貸款、理財產品、信用卡、銀行卡、匯款服務和其他賬户相關服務。財富管理為需求較複雜的高資產人士及其家庭提供個性化的銀行和財富管理產品和服務。
3)集團投資:企業中心(DBS)主要負責集團業務以及聯營、合資匯豐管理。收入主要來自集團應估聯營及合資匯豐權益的利潤及相關減值,亦包括中央財資業務、統籌管理成本及綜合調整。
從佔比來看,零售、對公佔比較為穩定。據公司公告,匯豐2023年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工商金融、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三個板塊收入佔比分別為41%、35%、24%,企業中心受交通銀行投資減值的影響,收入為負。從時間序列的數據來看,工商金融、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三大板塊貢獻基本穩定,企業中心波動較大。對公業務佔比約6-7成,高於零售業務,對公業務仍是匯豐主要盈利來源。從增速來看,零售業務和中小企業工商金融業務收入增長較快,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增幅平穩,企業中心增速波動較大,近兩年回落明顯。
1.2 匯豐全球化戰略調整:粗放式擴張轉向集約化管理
匯豐銀行的全球化戰略以金融危機為分水嶺。匯豐銀行業務始於香港和上海,后在亞洲擴展,收購海豐、米特蘭銀行后將業務拓展至歐洲和北美洲,形成亞、歐、北美「三足鼎立」的國際業務佈局。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匯豐開啟全球併購,並將業務拓展至拉美,走向全球。金融危機后,受到巴塞爾協議Ⅲ的影響,匯豐銀行出售部分拉美及北美業務,重點回歸亞太,重構國際佈局。
金融危機前:從三足鼎立到全面開花
匯豐銀行在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在全球範圍迅速擴張,據公司公告,資產規模從1980年的473億美元擴張到2007年金融危機前夕的2.35萬億美元,1980-2007年間複合增速為16%。在全球擴張的過程中,可以1992年完成收購米特蘭銀行為節點,分為區域擴張和全球擴張兩個階段,也體現出匯豐銀行國際佈局和全球化戰略調整從重點地區向全球擴張的過程。
匯豐的全球化擴張主要是通過併購完成的,1980-2007年間,匯豐銀行在美洲、歐洲進行了多次收購,尤其在1992年以后,匯豐銀行一方面鞏固自己在歐洲和北美洲的業務地位,另一方面也開始進軍拉美以及其他新興國家地區市場,通過對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地銀行的收購,匯豐拓寬了自己在各大洲的經營範圍,據公司公告,匯豐銀行在全球的網點數量也從1980年的800個提升至2007年的1.05萬個,匯豐銀行的全球佈局初步形成。
匯豐在進行業務擴展的過程中,多次進行業務創新:針對客户進行分類,對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標準的服務;針對不同市場,根據市場特點和問題採取不同的戰略以更好拓展市場等。
匯豐銀行在香港進行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的創新:1)在服務方面,匯豐銀行1971年最先在香港引入ATM自動提款機,為客户提供24h服務,降低了公司人工櫃檯的接待壓力,降低人工成本。2)在產品方面,匯豐銀行在香港最先推出個人分期貸款和20年長期抵押貸款,拓寬了客户在貸款過程中的選擇。3)在客户分類方面,匯豐銀行1996年就在香港開設理財易中心,服務高淨值客户,並在2000年推出卓越理財,為高淨值客户提供差別化的服務,與此同時,匯豐對其分行網絡進行重新定位,將部分分行設置為卓越理財分行,專門用於服務卓越理財客户,進一步凸顯高淨值客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客户,匯豐設置了0收費賬户,僅對其提供ATM機服務,進一步降低了櫃檯的交易量,降低人力成本。
在進入新興市場的過程中,匯豐同樣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創新:1)在新加坡,匯豐銀行最早開通電話銀行業務,以應對ATM機的設置區域限制。新加坡當地政府禁止銀行在經營區域外設置ATM機,大大降低了ATM機的設立數量和範圍,客户由於難以在ATM機上獲取便捷服務,便轉向櫃檯服務,加大了櫃檯服務的壓力,匯豐通過電話銀行的引入,提升了服務效率,緩解了櫃檯的服務壓力。此外,匯豐銀行同時引入了互聯網業務,進一步提升了線上服務能力。2)在馬來西亞,匯豐銀行最早開發穆斯林業務,由於教義中禁止收取或支付利息,穆斯林難以獲取金融服務,匯豐銀行發現了這部分的業務空白,向穆斯林開設了無息的賬户,通過加減價的方式向其提供貸款以及其他金融業務,併成功發行了全球第一份伊斯蘭債券。
金融危機后:巴塞爾協議提高資本限制,匯豐出售資產轉變經營中心
金融危機后,全球金融秩序重置,巴塞爾協議Ⅱ暴露出在對交易風險、順周期風險和表外業務的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巴塞爾協議Ⅲ對相應問題提出監管標準,並提高了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在8%的基礎上加上2.5%的資本緩衝、0-2.5%的逆周期資本緩衝,並且對系統重要性銀行增加1%要求,合計資本充足率要求為11.5%-14%。巴塞爾協議Ⅲ將場外衍生品和證券融資業務等交易風險納入風險加權資產考量,提高了標準法評估的風險敏感性,風險權重從四檔提升至六檔,對風險加權資產進行重新劃分后,匯豐銀行風險加權資產明顯上行。
巴塞爾協議Ⅲ發佈后,據公司公告,匯豐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從2010年末的1.10萬億美元提升到2011年末的1.21萬億美元,同比上行近10%,資本充足率隨之下行了1.1個百分點至14.1%,接近監管紅線,同期資本充足率低於渣打銀行3.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處於較低水平,為提升資本充足率,匯豐銀行開始對資產進行出售。
爲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和風險,匯豐銀行進行戰略調整。2011年6月9日,匯豐控股的「策略日」上,當時匯豐集團主席範智廉表示要收縮全球經營網絡,將經營中心轉向亞洲市場。匯豐從原來的大規模擴張轉為集中發展重點地區和重點業務的戰略,減緩了向新地區、新市場的擴張,從總量上收縮全球經營網絡,從結構上將經營中心調整至亞洲,以適應新的宏觀經濟形勢並更好發揮公司在亞洲地區的優勢。
1、全球經營網絡收縮
匯豐銀行在戰略轉型后,首先開始對資產進行出售。匯豐從國際聯繫度、經濟發展水平、盈利能力、成本效率、流動性、金融犯罪風險等六個評估維度出發,對全球各個市場的各項業務進行逐一評估,以此作為標準決定取捨。據公司公告,2011-2014年間,匯豐資產出售交易數量達到78筆,從區域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墨西哥、祕魯等美洲地區業務,從業務選擇來看,主要出售項目為零售業務以及保險業務。匯豐銀行通過出售美洲地區和零售保險業務,將發展中心轉移至亞洲,並專注於商業銀行核心業務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匯豐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明顯減緩。據公司公告,匯豐銀行資產規模2008-2013年的五年複合增速為1.1%,與金融危機前2003-2008年19.6%的五年複合增速相比,資產規模增速回落18.5個百分點,資產擴張速度明顯減緩。匯豐銀行資產增速回落的背后一方面是收到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巴塞爾協議Ⅲ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匯豐戰略轉向的結果,匯豐改變併購擴張業務方式,轉為依靠利潤積累推動經營規模的有機增長,放緩了在全球的擴張速度。從全球區域佈局來看,亞洲地區的風險加權資產維持高增,延續上行趨勢,但美洲地區的風險加權資產在戰略轉向后規模明顯下降。
2、經營中心轉移至亞洲
匯豐在香港市場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匯豐從香港起家,作為香港第一批銀行,憑藉香港和上海的貿易金融服務,積累了原始客户資源與業務經驗,在香港金融領域初步站穩腳跟。與此同時,匯豐銀行在19世紀就開始參與香港貨幣發行工作,長期的發鈔實踐使其在貨幣供應環節佔據關鍵位置,也逐漸鞏固了匯豐在香港的競爭力。從資產規模來看,對比同樣在香港金管局註冊的幾家香港銀行(分公司),匯豐香港的資產規模和貸款規模明顯高於其他幾大銀行,據公司公告,23年末資產規模為10.5萬億港元,貸款規模為3.6萬億港元,明顯高於中銀香港、渣打香港、恆生銀行和東亞銀行的資產和貸款規模。匯豐資產規模在香港市佔率絕對水平較高,據公司公告,23年末市佔率為39%,且從時間序列數據上看,匯豐香港的市佔率基本維持在35%以上,在香港競爭力較強。
匯豐香港盈利能力較強。匯豐香港的ROE水平優於同業,據公司公告,23年末ROE為11.3%,持平恆生銀行,高於可比同業平均水平。拆分來看,匯豐香港盈利能力主要來自非息收入,23年末匯豐銀行非息收入佔比為48%,居於可比同業首位;但匯豐淨息差水平較低,據公司公告,23年末淨息差僅為1.81%,低於同業平均水平,匯豐銀行盈利更多依靠非息收入,體現出匯豐較強的財富管理能力和外匯交易能力。
匯豐藉助在香港地區的優勢,迅速拓展亞洲市場,並拉動了銀行整體的貸款和盈利。1)匯豐銀行在亞太地區的貸款增速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從英國、香港兩大基地來看,據公司公告,香港2015-2023年間貸款複合增速為3.2%,英國貸款增速為-0.5%;從亞洲、歐洲、中東及北非、美洲四大板塊來看,2015-2023年間僅亞洲實現正增,複合增速為2.1%,其他三大板塊貸款複合增速均為負值,當地經濟內生動力一定程度上影響居民信貸需求,進而影響匯豐貸款投放。2)從盈利情況來看,2020年以前,歐洲地區業務大多虧損,2021年后逐步轉正。亞洲業務盈利穩定,在全行中佔比較高,大多超過70%,在匯豐銀行的長期經營中,亞太地區成為匯豐收益穩定來源。
24年10月,匯豐宣佈將在25年調整公司業務結構,從原本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工商金融、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企業中心四大板塊,調整為香港業務、英國業務、企業及機構理財業務和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業務四項,將香港和英國業務單獨列示,香港、英國雙基地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02
匯豐核心業務依託全球化穩健增長
我們認為匯豐全球化戰略對其核心業務的增長帶來顯著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維度:1)差異化的區域佈局給匯豐帶來更多業務機會。在經營中心轉向亞太市場后,亞洲地區營收貢獻佔比提升。金融危機后,亞洲地區的經濟活力逐步顯現,亞洲尤其是香港地區的人均財富增速和GDP增速明顯高於歐美地區。我們認為匯豐業務將充分受益於亞洲地區經濟增長動力,尤其體現在零售財富管理方面,匯豐財富管理業務6成集中在亞洲地區,且近年來佔比持續提升,而諸如摩根大通、瑞銀集團等其他跨國經營的大型銀行,其業務重心多集中於美歐,匯豐地域優勢凸顯。
2)全球化經營使得匯豐在對跨境客户的服務上保持競爭力。我們認為匯豐在全球長期經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使其在應對有跨國金融服務需求的客户上具備優勢。在對公業務方面,匯豐銀行在交易銀行和貿易融資方面的能力突出,據公司官網披露,匯豐銀行對公業務覆蓋175個國際市場和130多種貨幣,滿足客户對於不同市場以及不同幣種的需求。根據《歐洲貨幣》評選,匯豐銀行是全球首席貿易融資銀行,亦是第三大環球外匯交易行。截至2023年,匯豐銀行對公板塊中跨境業務貢獻度達到61%。在零售業務方面,截至2023年,匯豐銀行的國際零售客户數量達670萬戶,佔全部零售客户的16%,而國際客户產生的收入貢獻約佔23年零售總收入的40%。
2.1 差異化的區域佈局給匯豐帶來更多業務機會
亞太已經成為全球財富、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據wind統計,從人均財富增速來看,2010-2022年間香港地區複合增速為11.1%,增速明顯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從GDP增速來看,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動能較強,亞洲尤其是中國整體複合增速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匯豐銀行依託亞太區域經濟迅速發展,帶動人均財富水平以及當地企業經營上行,匯豐客户經營增長改善,信貸投放以及財富管理規模將隨之上行,未來匯豐將持續獲益於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動力。
全球化戰略為多樣化產品服務提供支持。匯豐銀行在全球多國設有網點,能夠為客户提供全球跨境資產配置,在多國開展多種貨幣的存貸款業務,為客户自由配置多貨幣資產提供了便利。匯豐同時提供家庭、企業資產的聯動綜合管理,最大限度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匯豐擁有長期投資經驗,在跨越周期中實現保值增值,併爲每一位客户定製專屬理財方案。
從盈利情況來看,匯豐財富管理費率較高,盈利能力較強,同時也凸顯了匯豐的服務優勢。我們根據公司財富管理收入/財富管理規模計算的23年末匯豐財富管理平均費率為0.63%,高於瑞銀、摩根大通和招商銀行。財富管理高盈利能力來自大規模私行客户資產,據公司公告,匯豐銀行23年私行資產佔全部財富管理比例為54%,高於同業水平,對高淨值客户管理較好,提升財富管理整體盈利。
2.2 全球化經營使得匯豐在對跨境客户的服務上保持競爭力
我們認為匯豐在全球長期經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使其在應對有跨國金融服務需求的客户上具備優勢,以下我們分別從對公和零售兩個角度來舉例説明。
1)在對公跨境服務方面,匯豐銀行能夠為客户定製支付策略的同時,幫助企業管控匯率風險,並提供信用證、保函、擔保業務等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涉及的必要業務,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務。據公司官網披露,匯豐銀行對公業務覆蓋175個國際市場和130多種貨幣,滿足客户對於不同市場以及不同幣種的需求。根據《歐洲貨幣》評選,匯豐銀行是全球首席貿易融資銀行,亦是第三大環球外匯交易行。近年來,跨境業務營收佔比提升迅速,從匯豐銀行對公業務營收拆分來看,據公司公告,跨境業務貢獻從2022年的45%提升至2023年的61%,跨境客户收入貢獻佔比已超6成,跨境客户貢獻更加凸顯。
在跨境對公客户的服務中,交易銀行是非常重要的業務板塊。根據我們對匯豐對公業務進行重新拆分組合后,對公業務主要可以分為交易銀行業務、信貸相關業務以及資本市場業務。其中交易銀行業務主要為服務匯豐貿易及外匯相關業務,據公司公告,23年末佔對公業務營收67%,成為匯豐對公業務主要收入來源。
交易銀行營收增速高於整體。對比業務重拆分后的三個板塊,近兩年交易銀行營收增速明顯提高,據公司公告,23年末交易銀行營收同比上行39.2%,高於對公業務整體13個百分點;資本市場業務23年營收表現較好;信貸收入21年以來營收持續負增,在對公業務中形成拖累。從佔比來看,交易銀行收入在全行佔比明顯提升。2021年以來,交易銀行收入迅速上行,據公司公告,截至2023年末,交易銀行收入為261億美元,在全行中的收入佔比也提升至40%,交易銀行貢獻了全行近半數的營業收入。
交易銀行收入主要由環球外匯、證券服務、環球支付方案、環球貿易及融資四個部分組成,其中環球支付方案佔比較高,且近年來有所提升,據公司公告,截至23年末環球支付方案收入在交易銀行板塊中佔比為65%。環球支付方案營收高增一方面受到美、英等國的加息進程影響,匯豐作為外匯做市商,為客户提供外匯支付服務以及外匯方案定製的同時,其環球支付方案營收增速明顯上行;另一方面也體現匯豐在外匯以及國際支付結算方面的競爭力。
2)在零售跨境服務方面,隨着越來越多客户提出跨境理財與支付的需求,匯豐銀行全球化佈局的優勢得以體現。據公司公告,截至2023年,匯豐銀行的國際零售客户數量達670萬戶,佔全部零售客户的16%,同比增長達12%,不足2成的客户帶來約4成收入佔比,匯豐銀行國際客户平均收入約為境內客户的三倍,國際客户產生的收入約佔23年零售總收入的40%,成為收入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匯豐2023重新設計並提出新的國際服務方案:在離境前線上開立國際賬户,在境外提供信用卡服務,財富管理也同時支持全球資產配置以及實時跨境轉賬,設有24小時全天支持服務,以滿足不同時區國家的需求。
03
對我國銀行全球化戰略的啟示:順勢而為,因地制宜
我們認為匯豐銀行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優勢及時調整戰略是金融危機后營收迅速恢復的原因之一。從過去幾年來看,受國際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升的影響,我國國有大行國際化步伐有所放緩,從信貸佔比來看,境外貸款的佔比持續回落。展望未來,隨着逆全球化趨勢的演進,國內銀行開展國際業務仍面臨較大挑戰。但與此同時,隨着我國貿易逐步轉向,對外貿易整體仍存韌性,同時政策支持企業出海為銀行海外業務的拓展提供業務機會。
對於國內銀行而言,如何更好借力政策東風,適時調整和優化境外業務佈局結構變得更為重要。具體來看,我們認為國內銀行應該圍繞「一帶一路」國家重點戰略以及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服務需求,重點發展優勢地區,從而實現海外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3.1 內地國有大行全球化現狀
從我國四大國有銀行海外業務情況來看,中國銀行海外業務相對更具優勢,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行就被定位為主要承擔外匯與外貿業務的銀行,而后不斷拓展國際業務以及國際經營網絡。根據公司公告,截至23年末,中行境外貸款佔比為15%。工行、建行境外佔比約為4%-5%,農行僅為2%,中行明顯高於其他國有行。從網點覆蓋的國家數量、境外機構總數以及境外員工總數來看,根據公司公告,截至23年末,中行擁有534個海外機構和25,104名海外員工,顯著高於可比同業。
但近年來國內銀行的國際化步伐放緩。從國有行貸款佔比變動來看,據公司公告,2016年以來,國有行境外貸款佔比持續下降,7年間佔比下降約5個百分點,海外業務的拓展步伐逐漸放緩。雖然21年來境外利息收入佔比有所走升,但利息收入主要受到國外英、美等經濟體加息的影響,從量上看,貸款增長放緩,境外信貸投放增速整體不及國內,一方面體現境外的經濟活力和整體經濟增速的相對迟緩,另一方面也説明國有行開展海外業務存在一定阻力與障礙。
3.2 內地銀行「走出去」注重「調結構」
內地銀行開展海外業務存在一定挑戰。我們認為隨着特朗普二次當選以及逆全球化趨勢的演進,國際貿易規模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銀行國際業務的開展也受到一定製約,同時國際主要經濟體多開啟降息周期,國際貿易與降息帶來的匯率和利率的波動不利於環球業務開展。從我國出口貿易情況來看,自中美貿易戰以來,據WTO數據,中國佔美國進口份額持續下降,美國對我國的出口限制不利於我國企業出口以及銀行境外業務的開展。
11月8日國常會提出「切實做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工作,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小微外貿企業政策性貸款,在授信、放款、還款等方面持續改進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服務,優化跨境貿易結算,幫助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國務院、商務部等部門出臺多項政策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同時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政策指引一方面為銀行拓展海外業務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對銀行對外貿易服務水平提出了要求,銀行要豐富自身的業務和產品,滿足企業在跨境結算、貿易融資、對外投資、外匯交易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我國出口貿易結構轉變,韌性較強。整體來看,雖然美國對中國進口逐漸下降,但全球貿易出口佔比來看,我國對外貿易韌性較強。從結構來看,我國對東盟國家出口佔比持續提升,對美國出口持續下降,2023年對東盟出口佔比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出口佔全球比重持續上升,2023年末,一帶一路貿易佔比達到49.5%,成為全球主要貿易區域。
內地銀行應該在我國貿易結構變動以及政策導向中挖掘新的機遇。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我國出口貿易結構近年來有所轉變,我國向東盟、俄羅斯、澳大利亞等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速較快,對德國、英國、美國等非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增速明顯更慢,銀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積極調整區域策略,着重對一帶一路地區重點配置,從而更好應對國際化過程中的挑戰。
我國四大國有行也在不斷調整海外業務結構。據四大行公司公告,工行截至23年末在「一帶一路」共建國中的30個國家設立259家分支機構,提出完善「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制(BRBR);中行覆蓋的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中,包括44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累計跟進公司授信項目超過1,000個,累計授信支持逾3,160億美元;建行在研究評估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等重點區域跨境金融活動中的情況變化之后,創新推出跨境易支付「全幣種支付」產品系列,基本覆蓋所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農行也不斷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企業「走出去」,2023年共辦理涉及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結算、涉外保函、貿易融資等業務 2,899億美元。
04
風險提示
1) 國際地緣形勢變化超預期。地緣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對全球市場情緒和交易活動產生深遠影響,導致投資者避險需求上升,影響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進而牽連全球貿易和投資。
2) 人民幣匯率波動超預期。逆全球化影響下,我國出口或受影響,公司企業盈利將相應遭受負面影響,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3)宏觀經濟下行導致行業資產質量壓力超預期抬升。銀行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宏觀經濟走勢將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尤其是償債能力帶來顯著影響,從而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帶來波動。當前國內經濟正處於恢復期,若進程受到拖累,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也將存在惡化風險,從而影響銀行業的盈利能力。
評級説明及聲明
(轉自:平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