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24 17:44
原標題:把上海車展,當成最后一次機會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孫子兵法·九地篇》如是説。
於是我們知道,「向死而生」的奇蹟,往往發生在背水一戰的絕境,和獅子搏兔的奮力。
原本應該是春暖花開的柔和季節,但上海的崧澤大道333號國家會展中心,卻是一派摩拳擦掌、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被諸多汽車公司、供應商和媒體貫注以十二萬分的力量,在生死競速的時代隱喻之下,隨時準備搶跑。
這是今年國內*、全球備受矚目的A級車展,主辦方為主題選擇了「擁抱創新,共贏未來」八個字。只是全球經濟蕭條、貿易戰承壓的背景下,創新並不容易,未來亦有壓力。甚至連「內卷」的機會,也要去珍惜。
這場「商戰」,與孫子兵法的思路不謀而合。
「比爾·蓋茨説過,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任正非也一直居安思危,提到20年前就意識到冬天要來了。」把眼前的機會,當作最后的機會,反而會有*的勝算。
雖然「500塊車馬費和200場發佈會」能成為嘲諷的*熱梗,但我們更應該關注業界出處何在,倒不如往深處去追溯「死地」與「生機」。
在2025年上海車展,我們看到從汽車整車公司,到供應商,都在奮力一搏,將上海車展當作「最后一次機會」。終究,孤注一擲的絕望,破釜沉舟的鏗鏘,皆為時代的迴響。
01
消失的流量,迴歸的質量
「這屆車展有什麼可看?」
是每一次盛會之前永恆的話題。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問題面前怏怏而歸的人,多半是因為提問了「這次有多少明星」、「雷布斯來不來」、「周鴻禕有什麼動作」。對於一心看車看技術的熱心觀者,在193場創紀錄的發佈會面前,至少不會得到一句「沒什麼新車」的沮喪答案,哪怕不少新車已經在車展之前就已經舉辦了發佈。
國家會展中心的鎂光燈下,曾經的 「網紅頂流」 雷軍與周鴻禕身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媒體聚焦產品的專注,以及企業高管在展臺間穿梭的緊迫。這屆車展的 「正本清源」,標誌着行業從流量狂歡迴歸技術本質。昔年 「看車不如看人」 的荒誕場景,終於讓位於對整車產品、三電系統、智駕芯片的深度探討。
「外國汽車媒體俯身車底,遠好過周鴻禕爬上車頂。」朋友們談論時,頜先生這樣指着我拍到的一張照片來了一個對比——在長城硬派車展臺上,我恰好碰見一位外國人士,認認真真俯下身去,看長城炮的底盤懸架結構。
惡性流量在消失,那麼良性質量就會迴歸。
無論是不是「質量戰勝流量的最后一次機會」,在世界經濟「去全球化」、關税貿易戰搖擺不定的宏觀背景下,大批海外人士前來觀摩,會不會也是「最后一次機會」?
於是,我尤其慶幸諸多展臺迎來大量國際友人,尤其以比亞迪長城奇瑞三家為最,其中比亞迪在大力推進出海業務,長城也以個性與全球化吸引眾多目光,而作為長期出口冠軍的奇瑞,更是將發佈會劃分爲國內和國際兩個半場,難怪從金發碧眼到印巴絡腮胡,都是口音紛雜、絡繹不絕。
對中國車企來説,「成長為全球性龍頭」的最后窗口,也在漸漸關閉。而中國汽車產業戰績的含金量,全球化也必不可少。本屆上海車展作為珍貴的展示契機,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長城等五強為代表的中國車企,在舞臺上擺出了強大陣容。
我們感慨於仰望U8L彰顯出比亞迪還在試圖攀登更高的*峰巔,5.4米的車長比常見全尺寸SUV更大,旨在將豪華做到*。倘若覺得「騰勢一直靠D9」,那麼此次車展發佈的*概念跑車騰勢Z,則體現出趙長江有更大的野心,試圖通過中國全棧自研的線控轉向系統、雲輦-M、全線控底盤、易三方等尖端技術,為騰勢品牌破局。方程豹一手藉助鈦3實現「年輕人能買得起的精緻車型」,一手通過豹8,用無人機版和華為乾崑智能技術強化科技屬性。
而只要消費者中仍有大量「有油車(或者混動)不買電車」的人羣,那麼代表倔強和尊重傳統的價值觀的長城就必然能受到青睞,前提當然是營銷不要再跑偏。此次4.0L V8發動機吸引了眾多油車粉絲的目光,成為「大排量內燃機擁躉」最后的希望。同時長城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內卷」,車展上大力主推的第二代哈弗梟龍MAX,全系雙電機四驅,指導價13.18-16.98萬元,不過11.68-15.48萬元的限時換新價更具備殺傷力。
相形之下,吉利更具備整車+供應鏈的思考。
一方面整車不斷尋找新的亮點:銀河序列全球首發全新科技硬核SUV原型車銀河戰艦;極氪9X則是「好大的臉」,全球SUV中*的一體式鍍鉻格柵和蚌式機艙蓋也能成為話題;六座大型SUV領克900正式亮相上海車展。另一方面,吉利控股集團展臺的醇氫,某種意義上是之前甲醇燃料與氫能源的結合;而原先稍顯「凌亂」的吉利自有電池業務,終於迎來整合,成立全新電池產業集團——吉曜通行,而電池品牌也從原有的金磚電池、神盾短刀電池,統一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
長安汽車一直在推進智能化技術雙腿並行的策略,新發布的深藍S09採用華為乾崑智能輔助駕駛;而注重性價比的啟源則是自研為主,同時在車展上推出的長安啟源Q07,仿照之前A07在轎車領域的性價比戰術,將性價比*推到中型SUV細分市場,讓一臺軸距2905mm的SUV,先享價僅定在13.98-17.58萬元。
可能做旅行者等小型越野嚐到了甜頭,奇瑞將覆蓋40-150萬元高端越野的捷途縱橫作為新一輪的重點,G700、F700和G900再次亮相,而捷途縱橫G600在車展首次發佈。奇瑞品牌則是通過QQ迴歸試圖再賦能純電微車;而被期待已久的奇瑞風雲A9和瑞虎9L繼續貫徹「便宜大碗」策略。
如果你覺得「熱鬧都是五強的,其他車企是‘我什麼也沒有’」,那就大錯特錯了,馬太效應被叫囂了多年,只要還在牌桌上的公司,就不會輕言泄氣,尤其是面對着「最后一次機會」。
02
中國車企的進階戰
進階戰成為中國車企在「換道超車」大背景之下新的任務。除了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長城五大自主車企巨頭,其他所有的主流中國車企也都在緊鑼密鼓推進更高的目標。
造車新勢力,爭相跑贏第三圈——畢竟這就是「最后一次機會」。
如果造車新勢力在2015-2020年主要目標是「出車量產」,屬於1.0階段,那麼在2020-2024年就是將產銷規模提升到「能夠維持運轉」的水平,進入2.0「圈賽」,涌現了蔚來、理想、小鵬、零跑等一批月銷量穩定過萬,甚至衝擊3-5萬輛的領跑者。現在第三圈比賽,需要讓規模進一步更高更穩,同時也要注重盈利性。
而上海車展就將各家造車新勢力針對第三圈的戰術凸顯出來。
蔚來汽車越來越注重務實打法,李斌主打一個「聽勸」。一方面蔚來對展示車和舊款車的價格處理,讓這兩周銷量陡增,另一方面,樂道L90強化了受眾對品牌「空間大」的印象,並且開啟「卷前備箱容積」的潮流,螢火蟲11.98萬元起的定價也贏得不少好感。難怪蔚來要註冊新公司「蔚樂螢」,不僅是三個品牌的首字組合,也是諧音「爲了贏」。
理想則在力圖填補此前「注重實效而長遠薄弱」的短板,終於推出*純電SUV i8,並且讓一度受挫的MEGA MPV也更換新款。倘若説,當年李想埋汰工程師和「先走增程、避開更難的純電」讓業界一部分聲音批評「急功近利」,那麼如今的理想,每年研發投入超過百億元,智能駕駛輔助領域更是奮起直追,豪言「要做*」,也通過倡導「世界模型」,將VLM/VLA作為智能輔助駕駛的潮流。值得一提的是,從鳥瞰視角BEV、佔用網絡OCC,到無圖智駕、端到端大模型,一直是特斯拉在引領業界對智能輔助駕駛的發展方向關注點,但從VLM/VLA開始,則是理想汽車和拿下長城、Smart大單的元戎啟行成為先行者。
一汽紅旗帶來了紅旗H家族產品序列全新旗艦——C+級豪華純電/混動車型H9和HS9、紅旗品牌*豪華硬派越野車、紅旗「天輦1號」飛行汽車首發亮相,紅旗天工06、紅旗H5 PHEV正式上市。金葵花子品牌帶來紅旗國禮「蘭亭雅韻」定製版,價格千萬元級。紅旗H9和HS9兩款全新首發的旗艦車型搭載了紅旗品牌*別的司南1000智駕系統,能夠實現「L3級」自進化智慧駕駛。
連一度聲音不響的奔騰,也終於憑藉小馬實現銷量反攻,在本屆上海車展也帶來了悦意系列,力圖徹底打贏翻身仗。
對一汽集團而言,在邱現東和新班子掌舵之后,如何提升一汽整體電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成為重中之重。
「懂車更懂你」是上汽此次參展的主題,畢竟作為東道主,旗下智己、榮威、MG、上汽大通等品牌共有超百款新車,也在預料之中。
從4月16日鴻蒙智行發佈會,到23日上海車展上汽展臺,「尚界」這個名字就一直被反覆提及,而賈健旭和余承東聯袂登臺的鏡頭也被交口稱讚。儘管並無實車到車展現場,但「為尚界投入超過60億元,團隊超過5000人,打造專屬超級工廠」已經體現了上汽的決心。
而MG和榮威都把重心放在了設計方面。無論是CyberX方盒子SUV還是新款Cyberster敞篷車,顏值都是*競爭力;榮威「明珠」概念車由全球設計大師約瑟夫・卡班操刀,融合東方美學與未來科技。智己則更強調科技,L6搭載的IMOS4.0 AI生態座艙,通過多模態交互與用户行為學習,實現 「千人千面」 的個性化服務。
「萬衆皆説人工智能」的時代,廣汽乾脆把AI作為本次參展的主題詞。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發佈了廣汽星靈AI全景圖,聚焦「天、人、家、車」四大場景,構建立體出行新格局,其中「天」是GOVY飛行汽車,「人」是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家」是GoLife「綠色智能車居」,最后的「車」纔是汽車主業務,覆蓋了*科技美學皮卡概念車型GAC PICKUP 01、昊鉑獵裝概念車EARTH大地等。
你以為東風汽車這樣的傳統車企不夠智能?東風索性以「智繪新東風」為主題,在車展發佈「天元智能」技術品牌,通過「智慧之翼」的展臺設計、發佈內容到展車展品,以及人形機器人接待講解等創新運營服務,主打凸顯科技感。反而旗下自主乘用車品牌東風嵐圖、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東風風行的26台整車及9項技術展品顯得比較常規,或許東風猛士的M817更具看點,畢竟也搭載了華為乾崑智能技術。
越野世家北京越野,着眼於硬派越野的新能源破局戰,帶來了BJ40增程系列,補貼后價格 15.48-19.98萬元,搭載40.3kWh電池與82L油箱,純電續航152公里、綜合續航超1000公里。
沒有哪家主流車企不在提升自己的實力,不在力求進階,不在抓緊這「最后一次機會」。我們在承受「卷」之痛苦的同時,也從車展看到了「卷」之成長。而這里的「我們」,並不是只有中國車企。
03
海外巨頭的低頭與出頭
時間倒回一年前,還有許多業內人士和消費者並不相信「換道超車」,甚至懷疑是「自嗨」。然而,海外巨頭卻在向中國汽車的*性「低頭」,只是最終目的是爲了「出頭」。
全球車企中的世界冠軍,已經被豐田汽車連續蟬聯,而最有力的挑戰者則是大眾汽車集團。
大眾豐田,世界冠軍的地位爭奪戰,繫於中國市場表現。奇妙的是,兩家全球巨頭的一把手,均在車展期間提到中國汽車市場的引領地位和驚人發展速度。
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博穆在大眾集團之夜表示:「擁抱中國令人驚歎的創新速度」,「中國市場就像一個健身房,在這里,發展速度驚人、市場競爭激烈,但更充滿無限機遇」。
豐田社長佐藤恆治則是在車展發佈會上被援引講話:「中國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處於*的位置,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夠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那也一定能夠獲得全球市場的青睞。」
將兩位高管的話語,結合在車展的努力看,我們將這一屆上海車展理解為「豐田大眾競奪全球*在這一輪的最后一次機會」,其實也未嘗不可。
從上周末豐田在常熟研發中心舉辦的技術空間活動,到本屆上海車展的展示,其實核心就是爲了宣佈兩件事——推出ONE R&D整合研發力量,同時進一步放權中國,研發更依託本地,推出RCE區域總工程師制度。
豐田中國總經理李暉表示,將整合豐田常熟IEM等各地研發中心,以及一汽、廣汽、比亞迪等夥伴的研發資源。
而基於豐田已有的CE總工程師制度,在充分讓渡研發權限給中國本地人員之后,RCE區域總工程師制度應運而生。此次亮相的豐田四位RCE,對應四款車型,分別是鉑智3X的柳文斌、bZ5的王君華,bZ7的葉志輝,下一代卡羅拉的許天龍。
李暉稱,2011年豐田章男曾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夠駕駛由中國工程師主導開發的車型。」如今豐田章男夢想成真。
4月22日的大眾汽車集團之夜,旗下各品牌發佈十款新車,其中五款全球首秀,旨在維持大眾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影響力。
ID.AURA概念車定位A級純電轎車,是CMP平臺*產品,將由一汽-大眾量產。ID.ERA概念車將衍生一款大型SUV,將是大眾在華的*增程式電動車型,上汽大眾生產。ID.EVO概念車定位中級純電SUV,將由大眾安徽生產,據悉與小鵬技術合作有關。
奧迪展示了A6L e-tron純電轎車,以及AUDI品牌*車E5 Sportback。此外,賓利、保時捷、杜卡迪等也帶來了五款新車。
此外,大眾旗下CARIAD與地平線合作的酷睿程在開發智能輔助駕駛方案,也為L3自動駕駛奠定基礎。
就算是不及大眾豐田強勢的通用本田日產,也都在設法努力擺脫困境。
上汽通用發佈GL8插混,並宣佈升級Ultium平臺至2.0版本,支持 BEV、PHEV、REEV 多動力兼容,並計劃2025年推出新一代智能輔助駕駛平臺,支持城市領航輔助駕駛與記憶泊車功能。
通用本田日產都採用Momenta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拉平與中國品牌在智能化維度的差距。
04
供應商迎來最強競速賽
都説供應鏈是汽車產業參天大樹的「根系」,而根系在轉型時代,就更需要這種「末日拼搏心態」。
隨着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在汽車行業以及終端消費市場權重日漸提升,智能輔助駕駛技術供應商們也到了「既分勝負,也分生死」的階段。
以當下客户定點狀態而論,華為乾崑智能技術解決方案,與Momenta當屬*贏家。就在整車展館里,這兩家智能化供應商龍頭用迥異的風格展現了底層相似的心態——我的客户很多,歡迎你們選我。
整個華為系在車展展館里設立了多個展台。5.2館有鴻蒙智行,問界M8和25款問界M9等新車被眾多觀眾簇擁,尊界S800更是單獨開闢需要排隊入場的「領地」。6.1館則將華為充電/電驅和乾崑智能技術解決方案各設立一塊麪積可觀的展位。
「你們那臺轉速38,000rpm的電機怎麼沒來?」我在華為電驅展臺這樣詢問工作人員,對方笑笑,坦率地表示那確實還是實驗室數據,但已經實用的產品達到25,000rpm,和前些時間友商的實驗室水平接近。
乾崑智能則乾脆舉辦了「集齊11家車企老總」的前夕發佈會,並且在車展展臺將所有搭載相關技術的車型展示在「環繞臺階」上。
「Momenta展臺佈置一看就是賺到錢了。」智能駕駛輔助行業的朋友這樣對我評價。如果華為乾崑展臺風格更寫實,那麼Momenta展臺並沒有擺設太多實物,更追求一種藝術化和想象力空間的特點,卻又將「十年,挽救百萬生命」這種沉甸甸的話作為標語公示。
地平線此前在滴水湖舉辦的試駕也是相似的用意,連幫助其代工的知行科技也在車展現場有更多底氣招攬客户。
智能化技術成為當紅炸子雞,寧德時代也不甘讓電池技術陷入寂寞,在前夕發佈會和車展都帶來了驍遙雙核電池,首創「電電增程」理念,被一些媒體稱之為「王炸」。
相形之下,國際供應商巨頭多數有些懵圈,但也有一些實力較強者如博世、佛瑞亞設法請來全球高管甚至一把手CEO來站臺宣講,突出在智能化技術領域的底藴。
對先鋒供應商而言,如何從展示技術到收穫客户,上海車展恐怕是「最后一次機會」;對傳統供應商而言,如何讓形象從保守轉型為「改革者」,上海車展或許同樣是「最后一次機會」。
正如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時説:「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過,那麼有一天你會走上人生的正軌。」
當全球汽車產業站在電氣化與智能化的十字路口,這場展會已不再是簡單的新品秀場,而是行業生死競速的沙場——每個參與者都在賭上最后的籌碼,將上海車展視為「最后一次機會」,只為最終「向死而生」、「涅槃重生」。